《最后一头战象》优秀老师教学设计优秀24篇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最后一头战象》教案 1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能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如: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孩子们刚才很会思考,提出了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自掘坟墓。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如:浴血搏杀、泣不成声……嘎羧为什么不搬东西,整天优哉游哉的?)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作业设计: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英雄垂老
重披战甲
重临旧地
自掘坟墓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仔细品读,感悟战象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再读课文,说印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问题,并一起解决了问题。学到这儿,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可能有“善良”“怀旧”“坚强”“忠诚”“英勇”等,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做简单的整理,以便明确下一步的研读目标)
二、研读语句,细感悟
1、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请你快速读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学生自由研读,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2、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
(1)从哪些语句感悟到嘎羧“怀旧”“善良”?
生读相应句子汇报:
“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呕呕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
(从“呕呕地吼”“急促地踏”感受到战象看到象鞍时的急切心情。)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象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从“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
“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村子走了三圈。”
(从这里感受到战象也已经对村寨和村寨的人们产生了依依不舍之情,它也没有忘记村寨的人们对它的救助,对它的无微不至的关怀。)
“它站在江边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久久凝望”看出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也许在诉说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也许在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这是一位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从这些都感受到战象对战斗过的地方的留恋,同时也是对救它的人们的感谢,也是对死去的战象的深深的怀念。)
(2)汇报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语句。
“象鞍上留着弹孔,似乎还有斑斑血迹──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从这里可以体会到当时战斗的惨烈,战象对战斗记忆犹新,披挂上象鞍有一种无比自豪的感情。通过对象鞍和嘎羧的简练描绘,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
为什么战象见到战斗过的象鞍那么激动?为什么战象披挂上象鞍又显得那么英武豪迈?
(可联系前面的威风凛凛,逐渐衰老和现在进行对比理解,教师的诱导,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战象对战斗对战友的无比怀念之情。)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给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从“泣不成声”“系纱巾”“绑黑布”可以感受到村寨的人们对战象已经有了难以割舍的情感,人们不能忘记战象在战斗中立下的赫赫战功,人们对战象的将要死去表达了极度的悲伤。顺势再巩固侧面
课文《最后一头战象》优秀教学设计 2
一、揭题导入,理清情节,拉齐学习起点。
1.循序理解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过大象打仗的场面吗?好,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lǐn)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士兵。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水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
师:这些战象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师:可是1943年与日寇的那场战斗中,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在人们搬运尸体时,惊喜地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还在喘息,就把它运回寨子,治好伤养了起来它就是(齐读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师:我要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谁有信心读好这些生字词。(课件出示:日寇摩挲象冢亢奋镌刻扑喇喇浴血搏杀优哉游哉横遭不幸)出示“横”的两种读音,判断正确读音
在这些生字里,有两个字很容易写错,瞧,(课件出示:“寇”和“搏”)请大家先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尤其要注意红色部分的笔画笔顺,然后再认认真真地将这两个字写在书上的生字表旁边。
3.概括主要情节。
请同学们打开书,121,请同学快速的默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嘎羧临死之前做了哪些事?如果用四个字概括第一件事,你会用哪四个字?
谁能像他一样也用四个字的词概括其他情节?
生板书: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光荣归去
真好,我们就用他所说的这个词语。(板书:重披象鞍)一个“重”字,就把26年前和26年后的事联系起来了,语言多准确呀
同学们,看着板书,谁来用简练的语言把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
这篇文章是长课文,又是小说,我们今后在概括小说主要内容的时候可以抓住主要情节或事件用简练的语言来进行概括。
师:眼睛聚焦到这三个标题上,象鞍就是战象的——(生齐答:战甲),是的,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衰老的嘎羧居然做了这些事,同学们如果你们没有读过这篇课文,光看这些标题,� ——沈石溪)作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大家一起读。
师:是的,那么这篇课文是如何描写嘎羧丰富的情感世界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嘎羧的内心去感受吧。
二、聚焦重点,品读语言,体会战象情感。
(一)速读课文,提出要求:
(课件出示:认真默读自己最受感动的情节,画出相关语句,在字里行间简要写下自己的理解;
(二)聚焦重点,汇报交流。
1.学习“重披象鞍”部分,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
(大部分学生举手示意可以交流了。)
师:还有几个同学正在沉思,我们再等等他们好吗?加油!(师巡视,并提示还在做批注的同学,写感受时可以用关键字词概括。)
师:好的,很多同学已经在字里行间留下了自己思考的痕迹,来,我们来交流,谁先来?
生:(读)“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里写出了嘎羧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念。
师:好的,掌声送给他,他读得很好,同学们请看这句话,(课件出示:“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之前的嘎羧是那样的亢奋,那样的焦躁不安没想到它见了象鞍竟——(生齐答:一下子安静下来。)同学们嘎羧真的安静下来了吗?
师:是的,它的内心是不平静的,你们是从哪些细节体会到的?
生:我从后面的“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就是“久别重逢”大家都知道看到一个很久没见面的老朋友,是多么得高兴,嘎羧见到了象鞍就像见到了老朋友一样,这里我也体会到嘎羧此时内心是万分得激动??(学生回答时表情丰富,富有喜剧色彩,引发热烈的掌声和笑声。)
师:你看,这位同学也激动得滔滔不绝啊!这个老朋友,嘎羧多久没见了呀?(生齐答:26年)很久很久,没见面,再见面这就叫久别重逢。这昔日的老朋友什么样子啦?
生:上面沾满了灰尘,有点破旧。
师:书上怎么写的?
生:(读)“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
师:是呀!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但仍能显出——(生齐答:凝重华贵)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是嘎羧二十六年前和它的战友们在战场上留下的唯一一样值得它怀念的东西。
师:真会思考,掌声送给他。二十六年过去了,这个破旧的象鞍,还是显得——(生齐答: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一下子平添了一股——(生齐答:英武豪迈的气概)嘎羧看到这阔别二十六年的象鞍,内心怎能平静呢?这句话你们又会怎样读呢?
生:(读)“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师:还从哪些细节看出它内心的不平静呢?
生:我从“久久”两个字看出嘎羧见到象鞍就想起了与它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们,它的内心非常不平静。
师:“久久地”后面是个什么动作?
生:“摩挲”
师:你知道“摩挲”的意思吗?
生:就是“轻轻地抚摩”。
师:在生活中谁轻轻地抚摩过你?
生:父母。
师:那是表示他们对你的——
生:关爱。
师:在生活中你们又轻轻地抚摩过谁,轻轻地抚摩过什么东西呢?
生:我经常抚摩自己喜欢、心爱的东西,怕不小心把它们弄坏了。
师:是呀!那嘎羧摩挲着象鞍,而且是久久地摩挲着。带着这种体会这句话你们又会怎样读呢?
生:(读)“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学生的深情朗读,引发热烈的掌声)
师:还有哪些细节体会到嘎羧内心的不平静?
生:从“眼睛里泪光闪闪”,一般我们知道流泪的时候,内心一定有很大的波澜,这里说嘎羧流泪,可以看出它非常怀念它的老朋友,所以它才会流泪。
师:体会得真好,还有吗?
生:我也是从‘泪光闪闪”体会的,我体会到它泪光闪闪时,它的眼前可能出现以前跟它一起浴血搏杀的战友,跟它一起保卫祖国的兄弟们,它一定在心里非常想念它们。
师:还有一个细节,老师发现了,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
生:(老师的话筒被该生激动地抢了过去)我是从这一整段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体会的,上半部分说了,作者把两串玉米扔了下去,嘎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圾似的甩出象房。那个“像丢垃圾似的”,是觉得那很讨厌,直接给你扔出去了??师:与下文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吗?
生:对。(学生回答时表情丰富,而且还想霸占话筒长篇大论,被老师适机打断,引发热烈的掌声和笑声。)
师:好的,简单说就可以了,把机会留给更多的同学好不好?
生:从“呼呼吹去”可以体会到,它觉得这个象鞍非常的宝贵,就很轻很轻得把上面的灰尘吹去,即使是灰尘也要很轻地吹去。
师:你看她体会得多好,大家觉得她体会得好不好?(生自发鼓掌)(师摇手)同学们嘎羧呼呼吹去的是象鞍上的灰尘,但它永远吹不去的是什么?
生:永远吹不去的是它对象鞍的怀念和对它以前浴血搏杀的时光的怀念。师:好的,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又该怎样读这句话呢?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作者就是通过嘎羧的动作、神态等细节的描写,让我们走进了嘎羧的内心世界的,那“重回战场”这个情节又有那些句子又有哪些描写令你们感动呢?
2.学习“重回战场”部分,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
师:真好,作者通过对嘎羧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它内心丰富的情感。你看作者的话并不多,寥寥数语便可传情。
师:同学们,再回战场这部分哪儿最让你感动呢?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这段话又表达了嘎羧怎样的情感呢?你能读出这种情感吗?自己练习。(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对“亲了又亲”这个细节描写,大家有补充的吗?
生:“亲了又亲”有两个“亲”,可以感受到嘎羧非常怀念这个地方。
师:你说这里有两个“亲”是吗?那我说“亲了亲”不是也有两个“亲”,你觉得一样吗?
生:“亲了又亲”,这个“又”字更能体现出嘎羧对这个地方的怀念。
师:说得真好,掌声送给他。(生鼓掌)不对呀!同学们嘎羧亲的仅仅是礁石吗?
生:亲了又亲,是对曾经战场的怀念。
师:还因为什么而亲礁石?
生:因为对它战友的怀念。
师:对战友的怀念,还有对——(生齐答:战场),战场的怀念,还有呢?
师:他这样读,让我们望到了这清波荡漾的江面,而嘎羧是凝望着,而且是久久凝望着呀!它都望到了什么呢?
师:是呀,想象着这样的画面,这句话又该怎样读呢?谁来再试一试。(生充满感情读)
师:同学们,标点也是无声的语言,你看“欧”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
生:破折号。
师:破折号在这里面的作用是——
生:声音的延长。
师:就让我们一起读出这震耳欲聋的吼叫,许久——
(生齐读第二句)
师:你们读出了声音的震耳欲聋,嘎羧内心的情感是怎样的呢?此时的嘎羧是伫立在昔日的战场,发出了这样的吼叫——(播放吼叫声)。从这吼叫声中,你听出了什么?
生:我听出了嘎羧对当时侵占我们土地的日寇的憎恨。
师:它一定忘不了这样的一幕场景。我们一起来读——
生: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
师:想象着这样的场景,那第二句话又该怎样读呢? (指名读后齐读)此时的嘎羧已经完全不同于原来的样子,原文中有这样的介绍:“嘎羧脖子歪得厉害,嘴永远闭不拢,整天嘀嘀嗒嗒地淌着唾液??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得像脱水的丝瓜。”就是这样一头老象重回战场之后,却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生再读)
师:此时的嘎羧已经完全不同于两天前的样子,文中还这样写道:“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朝你看一眼??”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刚才我读的是一头老象,而你们读出的是——
生:一头年轻的战象。
师:焕发了青春英姿的战象。我读的是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张开眼睛的老象,而你们读的是——
生:是曾经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战象。
师:我读的是精神萎靡、即将辞世的老象,而你们读的是——
生:我读的是英勇豪迈的战象。
生:我读的是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的战象。
师:同学们,就把你们心目中这头英武豪迈、奔赴战场的战象读出来吧。(音乐起)
(学生配乐朗读全段)
师:我们再来看,这段话和刚才那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吗?谁来说一说?
生:写法上相同之处是它们都抓住了动作和神态。
师:除了动作、神态,回到战场这部分内容,还有什么样的描写?
生:这一段还有关于嘎羧的声音描写
同学们26个春秋过去了,衰老的嘎羧再次回到战场,依旧心潮澎湃,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的内心也被深深地震撼了。现在就让我们再现这些感动我们的情节。(怀旧的音乐起,课件出示句1)当嘎羧见到那阔别26年的象鞍时,它睹物思情,思绪万千,一下子安静下来——女生读句子1。
女生:(读)“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师:(课件出示句2”)当嘎羧重回阔别26年战场时,触景生情,它对过去的岁月是多么得眷念啊——齐读句子2。
生:(齐读)“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口欧──口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课件出示句3)嘎羧在临死前耗尽了自己生命的全部力量,披挂上了象鞍,重回了战场,像战士出征一样庄严归去——男生读句3
男生:(齐读)“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3.存疑“庄严归去”部分,领略嘎羧高尚的情怀。
师:嘎羧死了,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它一定有话要说,它想说什么呢?它没有回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与曾经的战友们躺在了一起,你们一定有话要对它说?这些都留到下节课来学习。
师:你读出了这段话背后的情感,课文中有这样的介绍:大象是—种有灵性的动物,每头象都能预感到自己的死期,回到祖祖辈辈留下的象冢,但嘎羧没有回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和战友们躺在了一起,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嘎羧和其他公象奋勇杀敌,是村民们把嘎羧从鬼门关里拉了出来,嘎羧十分怀念和它浴血搏杀的战友,它要跟它们躺在一起,永远不忘这段历史,记住这些英勇杀敌的战象。
师:和战友们在一起是它最大的心愿。
三、拓展延伸,以文带本,引发阅读期待。
师:这节课,我们跟随着嘎羧,从重披战甲到重回战场再到庄严归去,抓住嘎羧的动作、神态、叫声等细节体会到了嘎羧丰富的情感世界。同学们,其实《最后一头战象》这篇文章更是教我们如何去读懂动物小说,(课件出示:相关资料)沈石溪说过:““美好的情感并非人类专有,在特定的环境下,许多动物也会表现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震撼心灵,荡涤灵魂。——沈石溪)。”动物文学之父——索顿也曾说过:“每一种动物不论外形是大是小,是凶猛是温和,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临死前的变化的事。
2、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从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
教学重难点:从重点词句中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读过《老人与海鸥》,我们深深感受到生命是美丽的,但更美丽的是生命间的相互关爱,读过《跑进家来的松鼠》又让我们忍俊不禁。那你们还记得《最后一头战象》中那些包含深情的文字,向我们描述了战象嘎羧在临死前都做了哪几件事吗?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这是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作品。他曾经说过: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但折射的却使人类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
4、板书课题。
二、研读课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战象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你的眼里,嘎羧是善良、忠诚、英勇、怀旧的,课文中的哪些描写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2、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画一画: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你画出的句子。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3、学生自学交流。
4、全班交流重点句子。
(1)没想到……老朋友。
a理解久别重逢。
b点读句子,此时此刻,嘎羧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肯能回想到什么呢。
c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
d作者寥寥几笔就清晰的表达出英勇的战象积淀在心中深沉的感情。
(2)二十六个春秋过去了……气概。
a而今,战火不再,但积满灰尘的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曾经的英勇气概,指导朗读。
b纷乱不在,年轻不在,但英雄博大的胸怀还在,再读,读出嘎羧的英雄气概勃勃雄心。
(3)嘎羧要走的消息……
送行的队伍中可能有……有……有……在泪眼中26年前的战斗场面又浮在人们眼前,人们才泣不成声。
(4)它什么也没吃……为什么?
这一切让嘎羧如此不舍,这一切让嘎羧心潮起伏,这一切让嘎羧百感交集,读句子。
(5)它站在……吼叫
a站在江畔,久久凝望中,它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对那块石头亲了又亲,在吼叫里它在呼唤什么?
b这一吼真是荡气回肠,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它是一位让人敬仰的英雄,一位让人歌颂的英雄。
c带着对嘎羧的敬仰再读。
(6)一个“挖”写出了嘎羧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自掘坟墓,庄严的将自己掩埋,让我们看到了这位英雄对战友的忠诚,真是有情有义呀
三、感情升华。
1、此时此刻,面对离去的嘎羧你想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赞颂它?写下来。
2、嘎羧走了,我们也渐渐读懂了嘎羧的心,它忘不了这片曾经撒过鲜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它是一位重情重义的英雄,让我们永远铭记着嘎羧,铭记着最后一头战象。
3、在《最后一头战象》让我们的心灵震撼,沈石溪的其他作品又将给予我们怎样的心灵触动呢?请大家有时间阅读《第七条猎狗》《再被狐狸骗一次》看看这些淑又讲述了怎样动人的故事呢?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练习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体会作者通过对嘎羧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板块一)
1.导入:1943年,日寇侵占我国云南边陲,抗日战士奋起反击。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们破城门、踏敌军,勇猛无敌,它们就是“战象”。战斗结束后,我们的八十头战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们清理这些战象尸体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头受了重伤的公象还活着,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同步在笔记本上书写课题。
2.课前大家进行了预习,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下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3.提炼主要情节,教师板书。
4.依据主要情节,概括主要内容。
5.总结:抓住主要情节来概括主要内容是一种好方法。
(二)学习重点情节,走进嘎羧内心(板块二)
1.交代任务:学生默读课文,找到感动的情节,画出感动的语句。
2.学生自学
3.交流汇报
第一部分:学习“重披象鞍”
(1)聚焦语句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2)读出画面
自己读读,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读出你想象到的画面。
(3)指导读出情感
(4)初步体会写法,再次指导朗读
嘎羧不会说话,它在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动作、神态)
(5)小结:学习这段话,我们知道嘎羧是用动作和神态来表达情感的。
第二部分:学习“再回战场”
(1)聚焦语句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2)发现写法,读出情感
第一个画面大象用它的动作和神态来表达它的情感,这段话又是怎么表达的呢?
指导读出情感。
(3)对比朗读,体会情感
出示两段话:
老师读:“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朝你看一眼……”
学生读:“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激发情感
配乐朗读
(4)小结:同学们,26个春秋,9000多个日日夜夜,再次回到战场嘎羧心潮澎湃,读着这样的文字也让我们心潮激荡。
第三部分:略读“光荣归去”
(1)聚焦语句
“土坑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2)朗读出情感
(三)回顾文章整体,总结写作方法(板块三)
1.出示三段话
(1)体会精神
嘎羧逝去了,但我相信它在生命弥留之际的壮举会永远印刻在我们的心中,它留下的是什么呢?
(2)发现写作方法
2.小结:动物没有人类所明了的表达方式,但是作者通过对嘎羧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嘎羧就像一位战士,深深震撼着我们。
(四)拓展课外阅读,体会表达特点(板块四)
1.教师出示作者的话:“美好的情感并非人类专有,在特定环境下,许多动物也会表现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震撼心灵,涤荡灵魂。”
2.拓展阅读《斑羚飞渡》重点情节
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3.像这样的形象他还刻画了很多,如:《红奶羊》中机智的红奶羊茜露儿、《第七只猎狗》中舍身救主的猎狗赤利等等,希望大家通过阅读来感受动物的美好情感,高尚情怀。
4.布置作业:
(1)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整理在笔记本上。
(2)阅读沈石溪的其它动物小说。
课文《最后一头战象》优秀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漫不经心、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复述这个故事;
3.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找出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感情和对昔日战友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及写作背景,了解战象的基本特点;
3、学生收集其他关于人与动物的故事,与自己的同桌分享。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效果,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说说对大象的印象
1、同学们你们见过动物园里的大象吗?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播放动物园里大象的幻灯片﹚
2、嗯,我们都喜欢和大象交朋友。可是,今天我们课文上的大象与动物园里的大象有什么不一样呢?大家都很聪明,今天我们的大象都披上了战甲,威风多了。我们把这样的大象称为战象。﹙板书:战象,并播放战象的幻灯片﹚
3、对照幻灯片上的图片与课文的描写,让学生描述下战象的外貌特征。
4、同学们用词很准确,描述得也很形象。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追踪经历过1943年战争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的去向吧。﹙板书:最后一头战象﹚
二、复习生字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
1、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们先来学习生字词,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给大家读读?﹙播放生字词的幻灯片,指名学生拼读生字,让其他人留意读音,并给以纠正﹚。
2、全班学生齐读生字,让学生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些生字的理解,老师及时给以帮助。
3、出示5个成语,先小组讨论,再在班上汇报,老师重点解说威风凛凛这个成语﹙播放幻灯片﹚,然后让学生造句,加深理解。
三、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1.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看来大家回去都有做功课了,值得表扬,给点掌声自己那么同学们,当你第一次看到最后一头站象这个题目时,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呢?可以和大家分享你的疑问吗?指名回答。
2、同学提出的问题都很好,现在我们一起默读课文,体会体会这些问题。
3、默读完这篇课文后,你知道它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指名让几位学生回答,播放幻灯片,出示故事梗概﹚
4、非常感谢以上的同学为我们复述这个故事!希望同学们回去之后也可以流利地,有感情地把这个故事告诉你的亲人或者同学。
5、那么听完这个故事,你知道就快走到生命尽头的嘎羧先后做哪些事情了吗?现在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好吗?﹙指名让尽量多的学生回答,建议学生运用首先然后其次最后来陈述﹚
板书:重披象鞍
告别村民
凭吊战场
庄严死去
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自己喜欢的六个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体会战象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战象嘎羧不是普普通通的一头大象,它在生命的尽头,做了四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是什么呢?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全班同学一起回答,并出示上节课的板书﹚
二、再读课文,找出重点语句,体会感情
1、同学们的记忆力都很棒,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分别画出描写这四部分内容的段落或者句子,小组自由讨论后,派代表说出小组找到的段落或句子。
2、集体交流重点语句
﹙1﹚哪些句子描写了嘎羧重披象鞍情景?
没想到,嗄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播放幻灯片,先指名请几位学生朗读这个长句,然后全班齐读,注意感情的投入。﹚
a.同学们,从刚才的朗读中,你读出了什么呢?﹙老师提示:想想嘎羧26年后再一次看到自己的象鞍,心里会是怎样的感受?﹚
b.老师整理答案,播放下一张幻灯片
﹙主要从嘎羧对当年战争的回忆来解说﹚让学生体会嘎羧内心的激动后,再让学生带着这份激动齐读。
象鞍上留着弹孔,似乎还有斑斑血迹26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得凝重华贵;嗄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播放幻灯片,按照刚才读课文体会再读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体会:为什么战象披挂上象鞍又显得那么英武豪迈?﹙从这里可以体会到当时战斗的惨烈,嘎羧对战斗记忆犹新,披挂上象鞍有一种无比自豪的感情。通过对象鞍和嘎羧的简练描绘,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
a.同学们,从这段话我们可以体会到当年战斗的惨烈,那么你是否能够在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描写了战象战斗时排山倒海的气势呢?﹙指名回答,播放幻灯片,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士兵。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
a.播放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战象作战时排山倒海的气势。现在谁能说说排山倒海是什么意思呢?
b.同学说得都不错,那我们就带着排山倒海的气势读读这个自然段,先听老师是怎样读的,然后全班同学一起来,看看谁读得好!我们边读边体会战象的英勇。
c.同学们读得真棒!再来读一遍。
﹙2﹚哪些段落描写了嘎羧告别村民情景?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在过去的26年里,嘎羧一直生活在村民的宠爱之中。那么得知嘎羧快要死了,村民又会做些什么呢?让我们与村民一起为嘎羧送行吧。现在请大家一起来读读第12自然段。
a.现在,有谁可以告诉老师,村民都做了什么?﹙从泣不成声系纱巾绑黑布可以感受到村寨的人们对战象已经有了难以割舍的情感,人们不能忘记战象在战斗中立下的赫赫战功,人们对战象的将要死去表达了极度的悲伤。﹚
b.这是村民的举动,那么嘎羧呢?它面对着昔日友好的村民,此时此刻,它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a.它为什么要绕着寨子走了三圈呢?同学们想象下,嘎羧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呢?
﹙想起昔日村民对它无微不至的关怀等﹚
b.面对着如此富有感情的战象,如果你见到了它,你最想对它说些什么话呢?﹙指名回答﹚
﹙3﹚哪些段落是描写嘎羧凭吊战场的场面的?
它站在江边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a.播放幻灯片,学生齐读这段话,体会嘎羧的情感。然后小组读,个别读。
b.同学们,从这段话中都读到了些什么呢?嘎羧久久凝望着什么呢?
它为什么在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呢?
震耳欲聋的吼叫,嘎羧为什么要吼叫,它是不是想到了什么?﹙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从这些都感受到战象对战斗过的地方的留恋,同时也是对救它的人们的感谢,也是对死去的战象的深深的怀念﹚
c.课文还有一句话刻画了嘎羧当时的神态和吼声,同学们一起读读,注意读出嘎羧当时悲壮心情。
(4)哪些段落是叙述嘎羧庄严死去的?
同学们,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都知道,嘎羧不是一头普普通通的大象,它是战争唯一的幸存者,这也注定了它不平凡的一生,那么它会不会像别的大象寻常死去呢?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个小故事。﹙播放幻灯片,说说大象的灵性与它们的象冢﹚
a.请每个小组的同学以开火车的形式,朗读最后四个自然段。然后老师会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听?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b.再请一位同学读读第19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播放幻灯片)
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
当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战象?你有怎样的心情?有没有冲动要过去帮忙?(老师提示:嘎羧几天没吃东西了,还在喘气)
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往下沉。
请注意一寸一寸这个词,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
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a.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这句话,你心里有什么疑问吗?嘎羧死了,为什么还会睁着眼睛,凝望着天空呢?它是不是想看到什么东西,还是已经看到了什么呢?试着和前面的久久凝望着江面比较下,临终前的嘎羧可能会想到什么呢?
(5)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是让你特别感动的呢?可以有感情地读出来吗?
三、总结全文,再次感受嘎羧的高尚情怀。
是的,嘎羧死了,却不同寻常。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和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躺在一起。从这篇课文里,我们读到很多东西。我也相信大家对嘎羧也有了较深的了解,那么现在谁能说说嘎羧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呢?(引导学生根据之前学过的事例,体会大象美好的品质)
板书:善良
忠诚
英勇
坚强
嘎羧离我们远去了,可是它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我相信同学们都有所感触,对大象这种动物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作业设计:
1、摘抄令你感动的句子或者段落,也可以写下你的体会。
2、嘎羧在临死的最后一天,有很多感人的场景。请选择其中一两个场景,可以想象当时嘎羧内心的感受,也可以说说当时你最想对嘎羧说的话。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重披象鞍 善良
告别村民 忠诚
凭吊战场 英勇
庄严死去 坚强
拓展链接、迁移应用 6
1、我们可以阅读沈石溪的其它作品
(课件出示)《斑羚飞渡》、《第七条猎狗》、《红奶羊》、《虎女蒲公英》。
2、小练笔: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伫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选择一个场景,想象嘎羧的内心感受,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片段作文。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情朗读、想象说写话等语言实践活动,体会嘎羧内心的情感,感受它高尚的情怀。
3.体会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通过品读课文中描写战象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教学准备:课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整体把握
谈话引导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小结把握长篇课文主要内容的学习方法(抓事件)
课件出示本文作者沈石溪的话: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重披战甲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的5-9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嘎羧对象鞍的深厚感情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体会它的想法。
集体交流中引导学生用抓住动作神态描写、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这些品细节的阅读方法体会嘎羧内心的情感;通过多种层次的朗读走进嘎羧的心灵,初步感受嘎羧忠于使命、重情重义的形象。
学法迁移:用这样的“品细节”的阅读方法自学“凭吊战场”这部分课文。
凭吊战场
课件自学提示: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嘎羧内心情感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圈出描写嘎羧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它内心的想法,批注在旁边。再与小组同学交流。
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参与小组讨论、指点。集体交流中采取多种形式地朗读、想象说话,进一步体会嘎羧内心的情感,感受嘎羧忠诚、善良的形象。
庄严归去
重点感悟最后两个自然段。
想象说话训练:
(课件出示)
嘎羧想说:
我想对嘎羧说:
那此时此刻,嘎羧在你眼里,还仅仅只是一头战象吗?(课件出示作者的话)
二、课堂总结、推荐读书
结语:这节课,我们抓住了课文中的主要事件,品味了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到嘎羧像人一样丰富的情感,也许还引发了你内心更有深度的思考,这些都是我们的收获。课外,如果还能阅读沈石溪的其他的动物小说,(课件出示作品名称)我想一定会带给你们更多的收获。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重披战甲 圈画词语
凭吊战场 }抓事件 品细节{联系上下文
庄严归去 展开想象
《最后一头战象 》教案 8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并通过入情入境地品读,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作者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突出嘎羧的高尚情怀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写作背景。
2、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
(如: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
同学们刚才很会思考,提出了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
(如:浴血搏杀、泣不成声……嘎羧为什么不搬东西,整天优哉游哉的?)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四、布置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上《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
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自掘坟墓。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张龙《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的28 个生字, 会写11 个生字。
2、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 写具体的。
3、体会人与动物的美好情谊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人与动物的美好情谊。
2、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 写具体的。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动物园中的大象我们都见过。 可是你们知道大象也曾在战场上冲杀吗?《最后一头战象》就向我们讲了战象的最后一天。
二。 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
1 .读课文, 每个字都读准, 句子读通(不能一个词一个词读).
2 .指名分段读。 提出认真听的要求。 评读。
3 .请5 位同学比赛读。 评议。
4 .学习生字:课文读好了, 看课文中的生字是不是认识了。 出示生字卡认读。 读生字卡背后的词语。 齐读。 开火车读。 看看生字回到课文中还会不会读。
三。 抓住重点句, 品读课文。
1 .找出使你感动的句子, 带着感情朗读。
2 .说一说, 这些� 回顾前文, 拓展延伸。
二。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整体感知
1 .课文写了嘎羧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在这最后一天中嘎羧都做了哪些事情?(预感死亡。 寻找象鞍。 绕寨三圈。 怀念战友。 自掘象冢)
2 .嘎羧为什么要寻找象鞍?
3 .嘎羧要走了全村人的感情是怎样的?
4 .请你闭上眼睛, 在脑海里想一想嘎羧站在打洛江畔怀念战友的场景。
三。 深入分析课文。 (集体讨论)
1 .课文中对嘎羧的行为进行了具体的描写, 从文中找一找, 说一说对嘎羧的行为进行具体描写有什么好处?
2 .嘎羧为什么不回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反而是和战友们躺在了一起?
3 .你对大象这种动物有什么新的认识?
四。 作业
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 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 都十分感人。 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 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 并写下来。
最后一头战象教案 11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质疑,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情朗读、想象说写话等语言实践活动,体会嘎羧崇高的情感,感受它高尚的情怀。
3、体会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中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背景课件)
1、激情导入。(播放视频)
2、嘎羧是这场战斗中唯一幸存的战象,也是最后一头战象。(板书课题)
3、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23课的课题,齐读。P121
二、速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这篇课文很长,有20xx来字,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嘎羧临死之前做了哪些事?
2、讨论交流,嘎羧在生命的最后历程当中做了哪几件事?
相机板书:披挂象鞍 重回战场 挖掘墓坑
3、引导学生用“先……然后……最后……”这一句式将嘎羧临死之前做的三件事连起来说清楚。
4、小结:我们在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可以采用抓主要事件的办法,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抓事件)
三、引导质疑
1、课文主要写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之死,同时在课文的11自然段也介绍了一般大象的死,请你再次默读课文11自然段,比较一下嘎羧之死和一般大象的死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抓住主要的区别。
3、了解了一般大象死时的特点。我们再来看看嘎羧临死之前做的这些不同寻常的事情,你的心中有怎样的疑问?
4、引导学生质疑,梳理问题,明确学习方向。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引导学生研读第十四自然段,探讨嘎羧为什么要重回战场。
1、找出描写嘎羧重回战场的句段读一读,用“—”标出描写嘎羧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它内心的想法,并写在旁边。
2、学生自读体会,划记词句,做批注。
3、讨论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凝望”“亲了又亲”“吼叫”等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想象,体会嘎羧的内心,并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嘎羧的高尚情怀。
4、小结: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先找出记叙这个事例的相关句段,然后划记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并抓住这些词语细细品味,体会嘎羧内心的想法,从而感悟到它真挚的情感,解决了我们心中的疑问。
(二)分组自学“披挂象鞍”和“挖掘墓坑”部分。
1、分组,交待自学要求。
2、学生自学。
3、小组交流,共同研讨
(三)讨论交流“披挂象鞍”部分的读书感受。
1、引导学生重点品读:
(1)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suō)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引导学生抓住“摩挲”“泪光闪闪”等词语体会嘎羧内心的情感。
(2)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引导学生感受嘎羧“英武豪迈”的形象,理解嘎羧临死之前披挂象鞍的原因。
2、深入探究:从你们的朗读中,我知道你们走进了嘎羧的心,它临死前要披挂上象鞍是因为什么?
3、小结:同学们,文中的嘎羧不会说话,作者通过描写它的动作神态来表现它内心的情感。我们如果能抓住这些事例,品味当中的细节描写,并及时地把自己的想法在书中写一写,就能体会到它内心的情感,读懂它的心。
(四)讨论交流“挖掘墓坑”部分读书感受,理解嘎羧为什么要在百象冢挖掘墓坑,埋葬自己。
1、学生交流读书感受,重点品读:
(1)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
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引导学生感受嘎羧挖坑的艰难。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嘎羧内心的情感。
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2
1.结合预习,再次浏览全文,你提出了哪些问题?(组长筛选并整理问题)
2.汇报问题,教师整理归纳。(课件出示)
思考:这是一头怎样的战象?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最后一头战象》教案 13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凝重、焦躁不安、横遭倒霉、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身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协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二、速度课文,了解大意
齐读课题。屏幕出示,简要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作者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那么,作者给我们写了哪些事呢?请打开课本带着问题快速阅读:
1、这头战象是怎么来的?
2、本课写了关于这头战象的那些事情?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同学阅读后解决问题,并随着同学的回答进行板书:战象衰老──重披象鞍──回到战场──埋葬自身(板书可以随同学回答灵活应变,也可以板书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身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身的体会。
2、生提出自身不懂的字词,小组之间讨论或者借助工具书理解。
(如:浴血搏杀、泣不成声……)
3、交流自身喜欢的句子,比一比谁读得最棒。
四、课堂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
2、誊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还有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说印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家根据自身的理解一起解决了问题。学到这儿,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可能有“善良”“怀旧”“坚强”“忠诚”“英勇”等,根据同学的回答,老师可以做简单的整理,以便明确下一步的研读目标。)
二、研读语句,细细感悟
1、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请你快速读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同学自由研读,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参与同学的自主学习。)
2、集体交流,感情朗读,加深感悟。可以根据学情,重点抓住以下几处关于嘎羧行为、神态的描写进行朗读感悟:
⑴ 嘎羧再次见到象鞍时的举动与神情: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恬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句话对嘎羧的动作、神情详细地进行了描写,让同学找出动作、神情的词,采用竞赛朗读的方式,指导同学读得深沉、读出感动。引导同学体会到战象对象鞍的珍爱,读出它对过去的留恋与回味。(这段话体现出战象怀旧、善良。)
“26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这句话通过对象鞍与嘎羧的简练描绘,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抓住重要词语(凝重华贵、英武豪迈),指导同学读出对战象的敬佩与赞咏。(这段话体现出战象英勇。)
⑵ 嘎羧在打洛江畔的感人行为: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地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引导同学联系上下文想象,嘎羧久久地凝望着,它可能看到怎样的景象呢?在它的吼叫声里,嘎羧在呼唤什么呢?然后采用扮演朗读的形式,把战象对战友的怀念,对过去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局面无比留恋的悲壮深情读出来。
(这段话也体现出战象的怀旧、善良。)
⑶ 嘎羧在为自身挖掘坟墓的壮举:
“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
“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
“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引导同学想象:这头战象那么费劲地挖坟墓,是为了什么?它的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是在告诉人们什么?
这几个段落要指导同学精心品读,读出内心的感动与敬佩。(这段话体现出战象的坚强、忠诚。)
课文里还有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吗?找出来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请写下你最深刻的感受吧!
2、交流读后的感受:
鼓励同学自由表达,引导同学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对嘎羧生命最后一程的细腻描述,赞颂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字里行间,也有更深刻的含义──它虽然只是一头战象,却有着超人的情怀,这值得人们细细品味、深深思索。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14
一、关于教材:
《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这是一篇悲壮、感人的动物小说。课文记述了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在生命终结前,再次披挂象鞍,凭吊战场,庄严地埋葬自己的故事。赞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也表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意。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尤其是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
二、关于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了独立的语文学习的能力,他们能够凭借自己所积累的语文学习经验,来自主品味课文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我将努力唤起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坚持开放教学,以学定教。在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深入理解课文。
三、关于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以及学情的认识,我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如下:
1、能够抓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反复品读感受,做到有感情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作者运用细节表达的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揣摩细节描写,感悟重点词语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所以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运用已有的语文学习经验品味解读,从而理解课文内容。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语文学习方法,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合理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实现有效阅读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四、关于教学流程设计的几点想法: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首先整体回顾课文的脉络,并从学生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中对于战象嘎羧的初步印象出发,开始新课的学习。
(二)快速阅读,确定重点。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所以教学中力求直奔重点,通过对重点部分的解读牵动全篇。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确定重点解读的部分,为下一步自主阅读做好铺垫。
(三)围绕重点,自主阅读。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活动,并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抓住文中感人的细节描写进行品读,并做好批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第一感悟很重要。只有他们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对于课文有了自己初步的认识,才能真正实现学习的渐次性提高,所以在教学中,留给学生充分的阅读空间,让他们获取学习的第一手信息,有利于实现阅读的高效率,同时教师也才能够实现有的放矢的阅读指导。
(四)汇报交流,指导阅读。
学生在拥有了自主阅读的初步感受之后,开始汇报自己的阅读心得,教师在此基础上开展有效指导。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完全开放性的,学生汇报的角度与内容都不确定,给予学生最大的阅读与感悟的空间,教师只要在适当的时机给予相应的阅读指导。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针对学生的汇报敏锐判断,进行启发性评价,带动学生更有实效地进行阅读;其次,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引导灵活运用抓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以及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阅读的方法。
(五)激情小结,一咏三叹。
激情引导学生三读课题,感受嘎羧的忠诚。
五、关于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在原有课文脉络的基础上,形成简单的四句七言诗,表达对嘎羧英雄情怀的歌咏。
《最后一头战象》教案 15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凝重、华贵、英武、气概、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2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
通过入情入境地品读,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感受战象嘎羧高大英勇的英雄形象,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了解,导入新课。
1、大象是人类的好朋友,可以为人类做好多事情,你能简要地说一说吗?
2、揭题。
3、故事发生在1969年,到云南西双版纳插队的动物小说家沈石溪,亲眼目睹了一件令他终生难忘的事情,于是他在文章中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它虽然只是一头象,被人类称之为兽类,却具有很多人所没有的高尚情怀。
4、据题提问。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下面就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读顺。
(2)理解下列生字词,通过品读加深理解:威风凛凛、排山倒海、势不可当、优哉游哉、焦躁不安、久别重逢、英武豪迈、泣不成声、震耳欲聋、炯炯有神、激越悲壮、浴血搏杀。
(3)思考刚才的问题。
2、检查交流:
板书: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三、品读课文,感受嘎羧。
(一)认识英雄,告别村民。
1、默读课文,找到关于象兵的介绍。
2、了解象兵抗击日寇前的那段历史。
出示课件:屏幕上出现一幅东亚地图
日本是一个被大海包围的弹丸之地。日本军国主义者野心勃勃,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侵占我国东北三省;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9年3
月,侵占南海群岛;1941年12月,日寇占领香港;1942年,日军侵占菲律宾、缅甸日军一次又一次挥舞战刀,铁蹄所到之处,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日军的暴行也激起了民众的怒火,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燃遍整个东亚。
1943年,当日寇的魔掌伸向云南,伸向西双版纳时,象兵们英勇地扛起了抗日的旗帜。现在,让我们回到那刀光剑影的战争年代,感受那英勇惨烈的战斗场面吧。
1943年,象兵在西双版纳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结束后,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
3、阅读这段文字,想象当时情景。
八十多头战象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地冲向敌人;枪炮声、喊杀声、大象的悲壮的吼叫声回荡在打洛江畔;在鬼子的枪炮中,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倒地。日寇们鬼哭狼嚎,丢盔弃甲。
4、经过这场惊天动地的战斗,嘎羧成了唯一幸存下来的战象。村民们怎样对待这头战象?除了故事中的描述,你还能想象到什么?
(正是战象们打跑了日本鬼子,这个小村庄才免遭战火的洗劫。村民们对嘎羧特别好,把自己平常舍不得吃的水果送到嘎羧嘴边;村民们为嘎羧搭起了高大的象房;村民们让波农丁来专门照顾它;夏天,村民为嘎羧洗澡;冬天,村民给嘎羧生起了火炉)所有的这些都体现了村民对这位英雄的敬仰之情。
板书:英雄
敬仰
5、指导朗读相关段落语句
6、村民无微不至的照顾,嘎羧看在眼里,记在心间。时光如水,岁月如梭。一晃二十六年过去了。曾经英武豪迈的英雄老了。嘎羧就要走到生命尽头了,它舍得离开村民吗?
7、你能根据这段话设计什么问题来考考大家吗?(为什么要绕村走三圈?)
8、解疑。
(二)重披战甲,回想过去
1、嘎羧在离开村子前,它最先做的一件事是什么?(找当年自己曾经披挂过的象鞍。)古人说:读书贵有疑。现在,让我们来细细地品读重披象鞍这一部分,在这段话中,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学生读书,勾画句子,写问题与体会,教师巡视)
2、交流:
(1)嘎羧为什么要寻找象鞍?在这二十六年间,嘎羧为什么不去看望这位老朋友,而在临死前才找到象鞍并披挂上象鞍?
(2)哪句话最能体会到嘎羧对象鞍的深深情感的?
①指名读读这句话。
②哪些词语打动了你的心?
③你能读出嘎羧心中的那份伤感,那份珍惜、那份感动吗?
(3)嘎羧看到了象鞍,一下子安静下来,可它的内心安静吗?(沉浸在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里)
(4)齐读体会。
3、小结:嘎羧在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时,首先想到的是重新披挂上它的象鞍,它想起了它作为一头战象的辉煌与荣耀,想起了二十六年前那场惊天动地的战斗,想起了和它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然后,嘎羧踏上了它的不归路。在这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嘎羧还做了哪些事情?它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这些问题。
五、作业设计:
1、继续朗读课文,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课(齐读)《最后一头战象》。
2、这篇课文描写了这最后一头战象嘎羧的哪些事?(小标题主要内容)
3、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重披象鞍和告别村民这两部分内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接下来的两个部分。
二、品读课文。
(三)打洛江畔
缅怀往事
1、自读课文14自然段,边读边想,有什么地方读不懂,在书上做个记号,等会儿提出来。
2、交流,可能有:
为什么嘎羧久久凝望江面?或嘎羧久久凝望凝望的是什么?
为什么嘎羧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
嘎羧为什么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互相交流,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①嘎羧为什么要久久凝望?
凝望什么意思?说话练习:嘎羧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仿佛看到了。
②为什么嘎羧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这块礁石对嘎羧来说有着特殊的情感:也许;也许;也许。)
③嘎羧为什么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嘎羧在大声地说什么?战友?乡亲?土地?)
4、此时此刻,相信嘎羧给你们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现在我们再把整段话连起来读读。
5、创造性复述,加深理解。(自说指名)
假如你就是嘎羧,来到打洛江畔,怎么说这段话?说的时候,不但要把自己当成嘎羧,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甚至可以调整句子的顺序。
6、你觉得这是什么样的嘎羧?(重情重义、善良忠诚)
(四)百象冢旁,庄严归去
1、离开了打洛江,最后嘎羧来到了埋葬八十多头战象的地方百象冢。
2、它要在百象冢干什么?对一头老象来说,祖先留下来的象冢,不是它最好的归宿吗?
3、轻声读嘎羧挖坑的部分,看看有那些地方让你感动,让你震惊,感到不可思议?拿起笔来,给这些句子划上线,做上披注,写写你的体会。
4、交流,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想象:此时的嘎羧是怎样的嘎羧?(濒临死亡、体力不济、疲惫)所挖的坑的大小?
补充材料:据我所知,嘎羧被村民救回来后,虽然治好了伤,却留下了严重的身残:腿瘸了,头歪了,可就这样一头战象,长途跋涉,几天没吃,还坚持不懈地挖着,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他心中到底在想什么?
5、小结:生不能在一起,死也一定在一起,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哪是一头战象呀?这分明是一位让人敬仰的英雄呀!嘎羧走了,带着他的忠诚,带着他的情义走了,这一路我们陪他走来,走得艰难却坚定。把黑板上小诗送给他:
重披铠甲赴归途
凭吊战场情义重
英雄相依共长眠
一片忠诚付青天
6、现在,我们就要离开百象冢了,你想对战象嘎羧说些什么呢?
三、课外延伸:
1、作家沈石溪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只是为了讲一个故事给我们听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自己说的话。
做至情至性的人,发感人肺腑的文字,在强者面前不示弱,在弱者面前不逞强。淡泊名利,多做实事,这就是我作文和做人追求的境界。
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因此想引发人类更多的思考。
2、齐声朗读
3、沈石溪还有更多这样的作品,当你去阅读他的作品是,你会发现动物像我们人类一样有着爱情,亲情,友情。像我们一样竭尽全力地生活着,奋斗着,直到走完自己的一生。今天这堂课希望只是一个引子,引导你们去读更多他的作品,去学习,去思考。
整体收获,收获整体 16
1、总结一下这是一头怎样的战象?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回顾下嘎羧最后的生命历程吧。(师生接读)
嘎羧26年后,忘不了它的象鞍。(音乐起)生配乐读??师:26年了,它还不忘悉心照料它的寨民们??也忘不了曾经和战友并肩作战、浴血搏杀的战场??师:最后嘎羧和战友们躺在了一起,读??
师:同学们,此时,嘎羧在你眼里还仅仅是一头战象吗?
让我们永远铭记着嘎羧,永远铭记这──最后一头战象!(齐读课题)
同学们,总结一下这是一头怎样的战象?(完成填空)
这是一头的战象,因为它。
2、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收获?(写法上)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17
教学目标:
1、能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并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2、理解战象嘎羧的行为,分析其形象。
重 点: 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故事主要情节。
难 点: 通过品读课文写嘎羧具体行为的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嘎羧内心丰富的情感,分析它的形象。
教学准备:
1、课前预习,通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2、通过查找资料,对战象有一定的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动物小说,课题是《最后一头战象》。并板书。
2、当我们读小说、故事这一类文章时,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情节、主人公、精彩的部分)什么样的小说,你觉得写得很好?
3、小结:刚才大家说得很对,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读好小说重点。所以今天我们的学习《最后一头战象》的目标就是看看这篇小说写了什么?主人公在文中有什么样的品质?
二、初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1、大声、自由、快速的读一读课文,找出不会的字词,不理解的句子,用铅笔圈划出来。给每个自然段都标上序号,并想一想课文写了那些事情?能否用简练的话概括?提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用小本子把主要事件记录下来。
2、解决不会的生字,或难记的生字。如寇、躁。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哪件事。教师归纳整理。英雄垂暮——重披象鞍——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4、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用“先……然后……最后。”这一句式将嘎羧临死之前做的事情连起来说清楚。
5、小结:我们在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可以采用抓主要事件的办法,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抓事件)
三、品读感悟,分析形象
1、师:通过刚才对课文的梳理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之死,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嘎羧生命的最后一段历程中的举动,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感受战象嘎羧崇高品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嘎羧赴� 体会它内心的想法,并写在旁边。
2、学生自读体会,划记词句,做批注。
3、讨论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句子,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嘎羧的内心,总结出嘎羧的品质。
4、小结: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先找到相关句子段落,然后划记描写嘎羧行为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细细体会嘎羧内心的想法,从而感悟到了嘎羧内在的品质。
四、讨论交流
1、文章中其它地方描写嘎羧行为的语句,继续感受战象嘎羧崇高的品质。(引导学生体会出嘎羧身上所具有的战士的品质、英雄的品质,忠诚、勇敢、团结、重感情、坚毅、感恩等)
师:嘎羧的记忆力惊人,它准确找到了战友埋葬的地方;它的灵性感人,它和人的情感相通和死去的伙伴的感情相通;它英勇的气势振奋人,它认为战士战死在疆场,几十年后仍然同战友死在一起。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样的感触?
2、师生交流读后感触。
五、作业设计
1、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像这样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情感的文章有很多,可以阅读《第七条猎狗》、《斑羚飞渡》、《再被狐狸骗一次》等。
《最后一头战象》教案 18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练习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体会作者通过对嘎羧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板块一)
1、导入:1943年,日寇侵占我国云南边陲,抗日战士奋起反击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们破城门、踏敌军,勇猛无敌,它们就是“战象”战斗结束后,我们的八十头战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们清理这些战象尸体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头受了重伤的公象还活着,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同步在笔记本上书写课题 2.课前大家进行了预习,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下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3.提炼主要情节,教师板书
4、依据主要情节,概括主要内容
5、总结:抓住主要情节来概括主要内容是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文本特点,抓主要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学习重点情节,走进嘎羧内心(板块二)
1、交代任务:学生默读课文,找到感动的情节,画出感动的语句 2.学生自学 3.交流汇报
第一部分:学习“重披象鞍”
(1)聚焦语句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2)读出画面
自己读读,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读出你想象到的画面
(3)指导读出情感
(4)初步体会写法,再次指导朗读
嘎羧不会说话,它在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动作、神态)
(5)小结:学习这段话,我们知道嘎羧是用动作和神态来表达情感的
【设计意图:以读代讲,读出画面,读出情感,体会写法,体现对读法、学法、写法的指导】
第二部分:学习“再回战场”
(1)聚焦语句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2)发现写法,读出情感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
第一个画面大象用它的动作和神态来表达它的情感,这段话又是怎么表达的呢?
指导读出情感
(3)对比朗读,体会情感 出示两段话:老师读:“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朝你看一眼” 学生读:“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激发情感
配乐朗读
(4)小结:同学们,26个春秋,9000多个日日夜夜,再次回到战场嘎羧心潮澎湃,读着这样的文字也让我们心潮激荡
【设计意图:想象画面,营造情境,品味细节,感悟战象形象】
第三部分:略读“光荣归去”
(1)聚焦语句
“土坑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2)朗读出情感
(三)回顾文章整体,总结写作方法(板块三)
1、出示三段话
(1)体会精神 嘎羧逝去了,但我相信它在生命弥留之际的壮举会永远印刻在我们的心中,它留下的是什么呢?
(2)发现写作方法
2、小结:动物没有人类所明了的表达方式,但是作者通过对嘎羧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嘎羧就像一位战士,深深震撼着我们
【设计意图:回归整体,感悟战象精神,发现本篇动物小说的特点】
(四)拓展课外阅读,体会表达特点(板块四) 1.教师出示作者的话:“美好的情感并非人类专有,在特定环境下,许多动物也会表现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震撼心灵,涤荡灵魂” 2.拓展阅读《斑羚飞渡》重点情节 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3、像这样的形象他还刻画了很多,如:《红奶羊》中机智的红奶羊茜露儿、《第七只猎狗》中舍身救主的猎狗赤利等等,希望大家通过阅读来感受动物的美好情感,高尚情怀 4.布置作业:
(1)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整理在笔记本上 (2)阅读沈石溪的其它动物小说
【设计意图:在“段落阅读”(板块二)、“整体回顾”(板块三)的基础上,课内外结合,层层深入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张龙《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19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中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
一、谈话导入
1943年,日寇侵占我国云南边陲,抗日战士奋起反击。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们破城门、踏敌军,勇猛无敌,它们就是“战象”。战斗结束后,我们的八十头战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们清理这些战象尸体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头受了重伤的公象还活着,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同步在笔记本上书写课题。
二、板块一 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出示课文简介:“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以时间为序,讲述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临死前所发生的事。”
1.这段话里有三个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是哪几个?
2.认识字词:西双版纳 威风凛凛 势不可当 凝重华贵 英武豪迈 日寇 埋葬 唏嘘
3.这篇课文很长,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嘎羧临死之前做了哪些事?
3.引导学生用“有这样一头战象……”这一句式将嘎羧临死之前做的三件事连起来说清楚。
4.小结:我们在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可以采用抓主要事件的办法,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板块二:引导质疑
1.课文主要写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之死,课文的11自然段也介绍了一般大象的死,请你再次默读课文11自然段,比较一下嘎羧之死和一般大象的死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抓住主要的区别。
3.了解了一般大象死时的特点。我们再来看看嘎羧临死之前做的这些不同寻常的事情,你的心中有怎样的疑问?
4.引导学生质疑,梳理问题,明确学习方向。
四、板块三:学习重点情节,走进嘎羧内心
1.交代任务:要解决这一个个疑问,我们只有走进嘎羧内心。选择文中最令你感动的一处反复阅读,然后在旁边写上你的理解或者读后的感受。
2.学生自学。
五、交流汇报
预设1:学习“重披象鞍”
1.26年,再一次相见,课文中用到了一个词语,那就是——
2.让嘎羧念念不忘的这位老朋友什么样呀,课文在第几自然段作了介绍?
3.老朋友就在眼前,嗄羧看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
4.聚焦语句。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5. 此时的嘎羧泪光闪闪,它会想____。
6.指导读出情感:是呀,它忘不了它的战场,忘不了它的战友,忘不了它那光辉的岁月,带着这样的情感,读。
六、板块四:初步体会写法,再次指导朗读
评价:你已经走进了嘎羧的内心。同学们,嘎羧不会说话,它在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 (泪光闪闪,久久,吹去上面的灰尘)
小结:通过这动作和它的神态让我们感受到了嘎羧丰富的情感。
预设2、学习“再回战场”
探讨:嘎羧为什么要重回战场?
1.找出描写嘎羧重回战场的句段读一读,用“—”标出描写嘎羧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它内心的想法,并写在旁边。
2. 学生自读体会,划记词句,做批注。
3. 讨论交流,出示:“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4.读,让我们望到了清波荡漾的满面,而嘎羧是“凝望着”,而且是“久久凝望着”,它似乎看到什么呢?
5. 是的,想象着这样的情景,这样的一幕又一幕,这一句话又该怎样读呢?
6. 标点也是无声的语言,你们看,“欧――”的后面是什么符号?
7. 我们读出了声音的震耳欲聋,那么嘎羧此时内心的情感是怎样的呢?此时的嘎羧是伫立在昔日的战场,发出了这样的吼叫。从这吼叫声中,你听出了什么?
8. 我想,它一定忘不了这样的一幕场景,我们一起来读
(课件5出示: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子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
师:此时的嘎羧,内心涌动着战斗的激情,就象发起冲锋的战士一样,焕发了青春的英姿,我们一起往后读。生齐读。
七、对比朗读,体会情感
1.此时的嘎羧,已经完全不同于原来的模样,原文中有这样的介绍:嗄羧脖子歪得厉害,嘴永远也闭不拢,整天滴滴答答的淌着唾液,本来就很稀少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得像脱水般,就是这样一头老象,重回战场后,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读。
2.此时的嘎羧已经完全不同于两天前的样子,文中还这样写到: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而此时的嗄羧,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刚才我读的是一头老象,而你们读的是……
3.26个春秋过去了,九千多个日日夜夜,嘎羧再次回到战场,依旧心潮澎湃,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也心潮激荡。我们再来看这段话跟刚才那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作者通过对嘎羧动作、神态、声音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嘎羧内心的情感,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情感的变化,正是这变化,使得我们的情感起伏跌宕,使得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冲击和震撼。
5.小结,发现写作方法。
动物没有人类所明了的表达方式,但是作者通过对嘎羧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嘎羧就像一位战士,深深震撼着我们。
八、布置作业
想一想,议一议,填一填。
1.嘎羧不会说话,可它用“一下子安静 下来 呼呼吹去 久久摩挲 泪光闪闪 重披象鞍”这样的方式告诉我们:______。
2.嘎羧不会说话,可它用“绕着寨子走了三圈”这样的举动告诉我们 。
3.嘎羧不会说话,可透过“走了整整一夜、久久凝望打洛江面、亲了又亲龟形礁石”这一系列的动作,我明白它是在 。
4.嘎羧不会说话,可听到它在打洛江边那震耳欲聋的吼叫声,我知道它在对( )说: 。
拓展阅读:读沈石溪的其它动物小说《斑羚飞渡》《第七只猎狗》等,希望大家通过阅读来感受动物的美好情感,高尚情怀。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重披象鞍
再回战场 动作、神态、叫声——情感
光荣归去
《最后一头战象》教案 20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
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自掘坟墓。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板书设计:
3、最后一头战象
英雄垂老 重披战甲 重临旧地 自掘坟墓
第 二 课 时
一、再读课文,说印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问题,并一起解决了问题。学到这
儿,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可能有“善良”“怀旧”坚强”“忠诚”“英勇”等,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做简单的整理,以便明确下一步的研读目标)
二、研读语句,细感悟
1、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请你快速读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学生自由研读,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2、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
(1)从哪些语句感悟到嘎羧“怀旧”“善良”?
生读相应句子汇报:
“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呕呕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象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村子走了三圈。”
“它站在江边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2)汇报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语句。
“象鞍上留着弹孔,似乎还有斑斑血迹──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二十六个春秋
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思考:为什么战象见到战斗过的象鞍那么激动?为什么战象披挂上象鞍又显得那么英武豪迈?
(3)从哪些地方又感受到这头战象的“忠诚”?
生汇报“战象走向百象冢,和并肩战斗的战友躺在了一起”部分。
重点体会: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往下沉。”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
“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嘎羧凝望着天空会想些什么?
(4)课文里还有令你感动、令你深思的语段吗?请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赞颂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请写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写下你最诚挚的赞颂吧。(学生练笔,集体交流)
2、这篇课文与我们刚刚学习过的《老人与海鸥》一课有那些相同的地方?
3、引导学生从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和课文都有具体的描写两方面进行比较,再次体验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文章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四、推荐作品
像这样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故事的文章还有很多,同学们课下可以再看看《第七条猎狗》、《再被狐狸骗一次》、《义犬复仇》
五、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小练笔: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选择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3、最后一头战象
善良 忠诚 英勇 坚强
六年级《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21
生本对话 读写结合----《最后一头战象》教学案例分析
聚焦“再回战场”,引导学生研读第十四自然段。
1、请看自学提示:(课件出示)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圈出描写嘎羧动作、神态和叫声的语句,体会它内心的感受,想想它的心里具体会想些什么?批注在文本边上。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已学好的同学可以与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3.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师:通过刚才大家细心的批注和热烈的讨论,我想你们一定有了很多收获吧。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交流。
生:(读)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荡的江面。谈体会。
师:往事如烟,此时你就是嘎羧,(你站在江滩的卵石上,凝望着清波荡荡的江面,你想起哪些事?(与同伴杀敌、死去的战友、敌人、自己踩死敌人的一幕)
师:谁能饱含深情地读读这句话。(指名读——挑战读——齐读)
生:(读)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生:抓住“礁石”、“亲了又亲”谈体会。
师:物是人非,此时此景,如果你就是嘎羧,你在想什么呢?(我就是在这里被善良的村民救起来的,这里曾经留下我的英勇等)
师:对这句话有没有不同的体会?
生:抓住“吼叫”谈体会。
师:他的吼叫就像是在说话,如果你就是嘎羧,这时你会说些什么呢?(感谢、怀念、痛恨)
师:此时的嘎羧真是百感交集啊!你能读出它内心的激动吗?(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师:还有哪些地方感动了你?
生:我觉得是这一句:“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此时的嘎羧是一头怎样的战象?(英姿飒爽、英武豪迈、精神抖擞)
师:是呀,此时的嘎羧,已经完全不同于原来的模样,原文中是这样写的:嗄羧脖子歪得厉害,象嘴永远闭不拢,整天滴滴答答地淌着唾液,本来就很稀少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得就像脱水的丝瓜。(指名读)
此时的嘎羧也已经完全不同于两天前的样子,文中还这样写到: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指名读)
同学们,从这两段文字中,你们读出嘎羧已是一头怎样的老象?(一头拒绝进食,只会艰难地睁开眼睛的老象,一头精神萎蘼、即将辞世的老象。)
就是这样一头精神萎蘼、即将辞世的老象,再回战场后为什么却有这样异常的表现呢?(它想到了曾经战斗的一幕幕,想到了战友,心里非常激动、亢奋)
是呀,烈士暮年,但是壮心不已呀!同学们,把你们心目中这头英武豪迈、精神抖擞的战象读出来吧!
生:(齐读)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同学们,26年前的那场战斗,让嘎羧失去了所有的同伴,让它成为——
生:最后一头战象。
师:26年中,他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着过去,思念着它的战友。这样的深情,它能向谁诉说吗?
生:不能。
师:因为它是——
生:最后一头战象。
师:所以,再回战场,缅怀往事,睹物思人,它怎能不激动啊!同学们,我们齐声诵读这一段。
配乐齐读: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荡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4、课堂练笔,升华情感
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嘎羧再回战场时的感人画面,并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感受到它丰富的情感,)下面我们就把这份情感凝聚于笔端,动笔写下来吧!
出示练笔要求:嘎羧驻立江滩回想往事,此时此刻,它百感交集……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荡的江面。它想起了
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它可能又在想许久,它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它好像在说:
1、生练笔。
2、交流评价。
案例分析:
一、品词析句,促进生本对话。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中对嘎羧行为、神态等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作者那深情的笔触能感染每一位读者。而理解描写嘎羧动作、神态、叫声的语句是本课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于是在“再回战场”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了“久久凝望”“亲了又亲”、“吼叫”等语句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进嘎羧的内心,体会到它当时的情感,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他们内心的感动,读出他们对文本的独特体验,从而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以读激情的功效,学生与文本实现了深层次对话。
二、读写结合,注重语言训练。
语文教学并不能只停留在文本的理解上,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其一大任务。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篇文章有很多的空白点需要学生去思考,比如嘎羧回到战场时“久久凝望”,在礁石上“亲了又亲”,震耳欲聋的“吼叫”等等,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点。于是,课堂上我抓住这些空白点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样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促使学生更深一层地感受到战象嘎羧的内心世界。然后进行课堂小练笔:让学生把嘎羧的内心感受写下来,促进了读写结合,达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22
一、谈战象揭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过大象打仗的场面吗?(没有)好的,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课件出示课文第一段)
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士兵。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
师:那么这群战象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生:勇猛、八面威风…..
师:是呀,就是这样一群英勇的战象,在一次打击日寇、保卫家园的战斗中不幸全部中弹倒地,人们在埋葬他们尸体的时候,救活了一头身负重伤的战象,它叫嘎羧,它就是(最后一头战象)
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的故事,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翻到121页。(板书)
二、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师: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嘎羧在临死之前主要做了哪些事?(2`30)
1、自学反馈:师:这一课当中,有几个字要大家注意?(课件出示)谁给大家读一读?
威风凛凛 日寇 浴血搏杀
扑喇喇 摩挲 斑斑血迹 指名读——全班读
师:这个日寇的“寇”字不但难读,而且难写,大家看王老师写一遍(板书寇)看清楚了吗?拿起笔在书上自己练习写一遍,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2、师:咱们班很多同学的字都写得非常漂亮。现在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嘎羧在临死之前主要做了哪些事情?想好一件就可以说!指名说并板书:
披挂象鞍
重回战场 抓事件
庄严归去
总结:师:同学们,这篇课文主要就是写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在临死之前(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庄严归去)这么几件事情。同学们,我们在阅读这种篇幅较长的文章的时候,可以采用这样抓主要事件(板书:抓事件)的方法,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体会嘎羧内心的情感
(一)披挂象鞍
1、师:同学们,这是一篇动物小说,它的作者沈石溪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谁自告奋勇地给大家读一读?(课件出示)
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
——沈石溪
师:那么课文中的嘎羧有着怎样的情感?作者又是如何表现它的情感的呢?接下来我们深入学习课文内容。首先我们来看披挂象鞍这一部分内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的5~9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出嘎羧对象鞍深厚感情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并体会它内心的想法。
交流反馈:师:划好了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师:恩,你真是好眼力,找到了这一部分中最感人的一句。其他同学也找到这一句的请举手。哇,有那么多呀!看来大家都是“英雄所见略同呀!”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话。(课件出示)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师:你觉得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最能表现嘎羧对象鞍的深厚感情?把他圈出来,并谈谈你的体会。
指名交流:好,你觉得是哪个词语?
生1:“泪光闪闪”
师:为什么?说说你的体会?
生2:“久别重逢”
师:它们是多久没见面的老朋友了?(二十六年)对,很久分别,再次见面,就叫做“久别重逢”。
生3:“摩挲”
师:你关注了嘎羧的动作。
生4:“呼呼地吹”。
……
师5:为什么嘎羧见到象鞍会如此激动?是因为象鞍上有什么吗?
生:是因为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
师:他联系到课文的后面,非常好!那么嘎羧见到象鞍上的弹洞,斑斑血迹,闻着上面的血液和硝烟的气味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呢?
生1:浴血奋战的情景
……
师:是呀,象鞍上有着它辉煌的过去,有着它出生入死的经历,所以他看到象鞍是如此的激动!同学们,你看,我们联系上下文(板书: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板书:展开想象),就读懂了嘎羧的心,体会到了它内心的情感。那你们能不能读出嘎羧这种激动的心情呢?大家先练习读读这句话。(把声音放出来)
师:谁练好了,可以自信地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评语:你非常的激动!
师:王老师也想读一读。我在读的时候,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听我读一边想象嘎羧见到象鞍时的动作、心情。(示范读)“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师:好,睁开眼睛,像王老师这样带上你们的体会,带上你们激动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
师:刚才我看到了还有好多同学也找到了一些句子,我也请你给大家来读一读。
生1: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
师:说说你的体会?
生:我体会到了嘎羧想得到象鞍的急迫心情!
师:你能读出嘎羧的急迫吗?(生读)
师:大家能吗?(齐读)
师总结:是的,二十六年过去了,嘎羧就快要死了,但是它没有忘记它是一头英勇的战象,没有忘记自己光辉的过去!它是多么留恋过去的辉煌呀!
同学们,作者就是通过这些动作、神态的描写让我们体会到嘎羧内心的情感。如果我们能圈画出这些重点词句(板书:圈画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一定能读懂嘎羧的心,读出他的深情。这就是品细节的方法。(板书:品细节)
(二)重回战场
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来自学重回战场这部分的细节描写,请看自学提示(课件出示)请生读
自学提示: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的第14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嘎羧内心情感的句子,用“——”划下来。
2、圈出描写嘎羧动作或神态的词语,体会它内心的想法,批注在旁边,再与同学交流。
师:批注好的,可以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大声说出你的体会。
交流反馈:好,经过刚才静静地批注,热烈的讨论,大家一定有一些品细节的感觉了,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读找到的句子。(课件出示)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口欧 ──口欧 ──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师:谈谈你们的体会
生1:“吼叫”——嘎羧似乎在呼喊着战友们的灵魂,诉说着自己对战友们的深深怀念之情。评价:你似乎已经读懂了嘎羧的心!(生读)
生2:“亲了又亲”——那块龟形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也许是战友们牺牲的地方,他太怀念过去的往事了,所以亲了又亲。评价:你能抓住亲了又亲展开想象,非常棒!我们也一起边读边想象!
生3:“久久凝望”——嘎羧一定是想起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场面。全班读
师:这时的嘎羧内心涌动,身体也发生了变化,它怎么样了?
生4:这时,它身体膨胀开来…….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体会得很深刻!请同学们拿起书,带上你们的体会,读出你们的深情:(这时,它身体膨胀开来…….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总结:师:是呀,二十六年前的那场战斗让嘎羧失去了所有的同伴,让
(三)庄严归去
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嘎羧带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之情,带着对战友们的深深怀念之情,跋山涉水,赶往百象冢,来到了战友们长眠的地方,吼尽自己生命的全部力量,为自己挖掘了一个坑。请同学们看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我们一起来齐声读一读。(生读)
师:这两段话中的哪个细节深深打动了你?指名说
生1: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谈谈体会。
生2:嘎羧卧在坑底…..凝望着天空。谈体会
师:是呀,嘎羧一定有话要说,他想说什么呢?你看到埋在土坑里的嘎羧,你想对他说什么呢?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个内容,写一两句话。课件出示:
1、嘎羧想说:“——————————————————————。”
2、我想对嘎羧说:“————————————————————。”
请选择其中一个内容,写你最想说的一两句话。
师:此时此刻,嘎羧在你眼里,还仅仅只是一头战象吗?(不是)它更是一位(英雄)!同学们,课件出示:(齐读)
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想引发人类更多的思考。
——沈石溪
师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抓住了课文的主要事件,品位了文章当中的细节描写,感受到了嘎羧像人一样的情感。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相信最后一头战象一定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另外,请同学们在课外阅读沈石溪的其他动物小说(课件出示)《再被狐狸骗一次》、《斑羚飞渡》、《虎女蒲公英》,一定会带给你们更多的震撼!
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上《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23
一、教材分析: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断,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当中最后的辉煌和庄严,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的高尚情怀。
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阅读中提出的问题,重点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揣摩作者是怎样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 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 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以小标题形式进行分段概括。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感悟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1.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品读课文中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
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四、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
点名回答……(《与象共舞》)
2.结合以前学的课文,谁能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事情呢?
点名回答…… (表演节目、驮运东西、按摩、洗车。)
3.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的事情,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大象的另一篇文……
(板书:最后一头战象)
4.齐读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吗?
PPT:沈石溪 原名沈一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
沈石溪作品:《圣火》、《第七条猎狗》、
《只猎雕的遭遇》、《斑羚飞渡》
T:非常好,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的沈石溪,他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那说明他在写动物小说这个方面非常有成就,是这个领域的(大王)。
T: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他的文章……(最后一头战象)
T:课题是最后一头战象,那什么样的大象叫战象呢?谁愿意来说说?
预设:
S:能帮助人们战斗的大象就是战象。
T: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关于战象的小知识。请看大屏幕。
PPT:战象:在古代战争史上,曾经有过特种部队——象军,它在战争中发挥着类似现代武器坦克的作用。经过训练的战象,作战时冲锋陷阵,勇猛无敌,它能破城门、毁营垒、折武器、踏敌军、陷敌阵,常给敌方造成极大的伤害。
T:同学们,看了这个小知识,你们觉得战象历不厉害?
预设:
S:厉害~
T:那同学们读了课题,你对这个课题有什么疑问吗?
谁来说说你心中的疑问?
预设:
S: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
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
T:哦~读了课题同学们心中就产生了那么多的疑问,你们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我们这篇课文都讲了些什么?
T: 好,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语句读通顺,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哪几件事?听清要求了吗?好,开始朗读课文。
S: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
二、朗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快速朗读全文
2、小组合作正音、识字(师巡回指导)
T:都读完了吗?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课的生字新词。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PPT:累积字词: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
三、再次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T:刚刚我们读了课文,我们知道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最后一头战象……(嘎羧)那你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给你印象最深的又是什么事?
预设:
S:嘎羧与乡亲们告别。
T:那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
PPT: 哦~读了课文我们明白了,原来嘎羧曾经经历了一场非常残酷的战斗,幸运的是它……(存活下来了)。存活下来的战象受到了人们的……(尊敬与爱护),寨子里的人们待它像……(家人和朋友一样),但它最终还是没能逃脱……(死神的将临)。嘎羧在知道自己生命大限将至的时候,它首先……(重披象鞍)(做披象鞍动作,对披上了自己的象鞍)然后它和村民们……(告别)来到了曾今的战场打洛江畔……(凭吊战场、重回战场),最后它把自己埋葬在自己战友的身边……(庄严归去、与战友长眠)
T:非常好,从归纳中我们知道了课文可以分成两个大部分,前一部分描写的是战后被救的嘎羧与村民们……(和谐相处)直到死神(降临),第二部分描写的是嘎羧在知道自己生命大限将至的时候做的几件事情。现在呢,我们就来给课文列列小标题,一件事一个小标题,现在老师先来示范一下,嘎羧在知道自己生命大限将至的时候做的最后一件事是把自己埋葬在自己战友的身边……(庄严归去、与战友长眠)。那嘎羧做的其它几件事情就请同学们动动脑筋,来归纳。和周围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
S:同学讨论
板书:
英雄垂暮
重披战甲
凭吊战场
庄严归去
T:那你能根据小标题给课文分分段吗?
T:好,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预设:
S:1~4为一自然段/5~11为一自然段/12~16为一自然段/17~23为一自然段
T:恩,有不同意见吗?
T: 同学们,嘎羧可是一头战象啊,我们看到它做的这些事情之吗后,你们是不是感觉到特别惊讶,而其中的一些事又让你特别感动?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哪些描写让你特别感动,边读边画,开始。
S:同学边读边画。
T:好,同学们都读出感动了吗?和自己周围的同学交流交流,看看,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你心中的那份感动,开始。
T: 谁愿意来读读让你感动的段落、句子?
S:......
T:通过这些感动的段落,你能说说你心目中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的形象吗?
用句型:这是一头……的战象。
预设:
S:战功显赫、浑身是伤、英武豪迈、威风凛凛、为国捐躯、为保卫国家而牺牲。
T:是啊,这是一头曾经历过战火的洗礼,经历过生死的考验,有着勇猛杀敌、战功赫赫的辉煌与荣光,有着英勇负伤,失去战友的痛伤和哀伤的战象。正是因为它是这样一头战象,所以村民们从不……(叫它搬运东西),还要由波农丁(饲养)渡过了自由自在的……晚年岁月。那我们可以把第一部分归纳为……(英雄垂暮)(板书)。
T:同学们,嘎羧虽然老了,但是它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头战象,战争不在了,但是嘎羧作为一名战士的雄心仍在啊,多么感人哪,嘎羧肯定还有很多地方让同学们感动那么我们下一节课继续来交流。
四、作业设计:
课堂练习本《最后一头战象》
五、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嘎羧
英雄垂暮
重披战甲
凭吊战场
庄严归去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24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析句来感受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最后一头战象在临死前都做了几件事?
(板书:拒绝进食、披挂象鞍、告别村民、重回战场、埋葬自身)
二、讲授新课
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战象,从他的一举一动中,读出它丰富的内心世界。
(一)学习“披挂象鞍”。
1、重点读读描写战象举动的句子,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2、出示句子: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象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从“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
3、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象鞍呢?竟能让嘎羧流露出这样的情怀?
(象鞍上留着弹孔,似乎还有斑斑血迹──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4、看到这个象鞍,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生联想当年的战争场面,体会战象的内心。)
5、你能读出战象的内心吗?
二、学习“告别村民”。
1、出示句子: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嗄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2、你读出了战象怎样的内心?
3、这一部分你还读出了什么?(村民对战象的依依不舍)
4、感情朗读村民和战象依依惜别的场面。
(三)学习“重回战场
1、出示句子:它站在江滩上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2、此时此刻,嘎羧的内心又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
(四)学习“埋葬自身”
1、出示句子:“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嘎羧凝望着天空会想些什么?
2、“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
三、小结:
1、刚才我们随着这头战象走完了它生命的最后一程,老师相信大家都被这头战象感动着,那么你读懂战象的内心了吗?它是一头怎样的战象?
(板书:忠诚、善良、英勇、怀旧……)
2、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这头战象的?(抓住它的动作、神态,作者投入了自已的真情感,和战象融为一体了。)
3、推荐作者的其它作品:作者沈石溪,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它写的《第七条猎狗》、《一只猎雕的遭遇》、《斑羚飞渡》等作品都值得大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