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精选12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
内科护理论文 1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xx年6-12月采用Delphi法进行专家咨询,对黑龙江省内的27名护理学PBL教育专家和医学PBL教育专家发放两轮专家咨询问卷。参与咨询的专家中,从事医学PBL教育者11名,从事护理PBL教育者16名;年龄:30~39岁者15名,40~49岁者10名,≥50岁者2名;职称:正高级职称11名,副高级职称11名,中级5名;学历:博士5名,硕士17名,本科5名。
1.2初步拟定评价指标的标准并对专家进行预咨询
在前期研究确定的3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的基础上,制定了针对二级指标的评价标准,并对5名专家发放调查问卷进行预咨询,主要目的是请专家对所拟定的指标标准进行初步筛选和提出修改意见,初步确定其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
1.3进行专家咨询
第l轮专家咨询:由研究者向27名专家发放咨询问卷,目的是反馈预咨询专家的意见;对初步确定的评价指标的标准提出修改意见,并请专家填写专家的一般情况,对该研究的熟悉程度与判断依据。之后进行第2轮专家咨询:拟定第2轮调查问卷,仍选择参与上轮咨询的27名专家发放调查表,目的是反馈第l轮咨询结果;并继续请专家对内科护理学PBL学习效果评价指标的标准修订稿提出意见,两轮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
1.4资料的整理
其专家权威程度用权威系数(Cr)表示,Cr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专家对方案进行判断的依据,可以用判断系数(Ca)表示,二是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用熟悉程度系数(Cs)表示,这两项指标值的获得以专家自我评价为主,权威程度计算公式:Cr=(Ca+Cs)/2[5]。一般认为Cr≥0.70为可信任程度较好。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和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专家积极性系数用问卷回收率表示。
2结果
2.1专家的权威程度
本研究的专家判断系数为0.92,熟悉程度系数为0.87,得出专家的群体权威系数为0.89,专家组的个人权威系数为0.77~0.99。
2.2内科护理学PBL学习效果评价指标的标准。
3讨论
3.1以Bloom目标分类理论为理论框架
构建学习效果评价指标及标准Bloom[6]提出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3个领域,此目标分类理论自提出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包括护理学在内的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对教育目标的实现和评价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评价指标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PBL的教学目标也强调知识、能力和专业素质的综合[7]。本研究中指标的设计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Bloom目标分类理论为框架,建立知识水平、护理专业相关能力和态度为一级指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分级指标,并将目标具体化及确定指标标准。
3.2二级指标评价标准的建立
3.2.1“知识水平”二级指标的评价标准
在知识水平中包含了3项二级指标,即基础医学知识,内科学知识和内科护理学知识,符合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PBL用临床案例建构知识,综合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强调知识的综合应用来解决临床问题。由于PBL对学生能力带来的优越性,许多研究者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事实性知识的获得,同时在评价PBL的学习效果中也忽略了对学生知识水平的评价,以至于许多学者对PBL在事实性知识方面带来的学习效果存在怀疑[8]。因此,如何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本研究需要解决的任务之一。通过咨询专家,本研究得出评价内科护理学PBL学习效果需评价包括基础医学知识、内科学、内科护理学比较全面的知识,并且应从识记、理解、运用知识等层面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2.2“护理专业相关能力”二级指标的评价标准
护理专业相关能力中包含了6项二级指标:初步临床护理能力、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是护理教育目标所规定的主要职业角色,而“临床能力”是进行临床护理实践的最基本要求,应是护理专业人员必备的专业能力。由于学生学习内科护理学采用的是PBL方式,未进行毕业前临床实习,临床能力尚未完全掌握,所以根据专家意见,将内科护理学PBL教学中临床能力的评价确定为“初步临床护理能力”,同时专家指出,学生经过PBL学习后,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完成内科常用护理操作,并能够按照护理程序为内科病人提供整体护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还应具有一定的应对能力。良好的沟通是联络护患情感、医护情感和护护情感的纽带,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协会就将沟通能力定为高等护理专业教育中的核心能力之一[9]。在PBL学习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上课,通过小组讨论,增加了师生间交流的机会,同时通过设置案例中护患沟通的问题,也锻炼了学生护患沟通的能力。在评价学生的沟通能力时,本研究注重评价学生是否在师生、同学之间进行了良好的沟通,小组讨论中是否恰当、有效地口头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护患沟通(设定案例)中,对不同服务对象、临床情景,能运用恰当的沟通方式和技巧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沟通能力。PBL的目标是要求学生独立学习及培养其评判性思维能力。本研究中,专家认为PBL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善于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并根据相关信息作出合理的判断和正确取舍,有效解决问题;能对传统的观点、认识及个人的假设、设想大胆地提出质疑,以及进行研究、解决,为今后进入临床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许多学者指出,PBL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10]。本研究中专家亦认同PBL培养人才应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学习结束后学生应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清楚学习的重点和学习目标,能主动学习内科护理学新知识、新技术并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更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从而不断修正和提高自己。在PBL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参与小组工作,通过小组成员间相互学习,共同达到学习目标,同时,PBL小组在讨论过程中通过设置小组长角色,组织小组成员讨论,调解小组内矛盾,也提高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因此,在评价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时,也应从上述方面进行,如学生是否善于调动PBL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使同学相互学习,共同达到学习目标;是否具备一定的组织活动能力,保证小组讨论的内容切合PBL案例主题等。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更新期越来越短,护理人员必� PBL也正是据此设计案例问题,使学生从多种资源中包括从网络、图书馆等获取信息,以进行有效的推理和解决问题。
3.2.3“态度”二级指标的评价标准
通过PBL学习后学生应具有严谨、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充分认识到自我完善和继续学习的重要性。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应学会主动学习,学会自我发展。PBL的理念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推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和终生学习的动力,使培养的人才能在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不断获得新知识和技能。在PBL教学过程中,各成员通过小组集体合作、分享信息,并积极为小组团队作贡献,共同学习以达到目标,也促进了学生间的团队协作。护理专业价值体系是护理实践的基础,面对我国护理教育中仍存在着专业价值观、职业态度培养与实际脱节,学生素质教育不够全面,特别是人文素质教育明显缺失等[11]问题,PBL教学也必须加大护理职业价值观培养的力度,使学生热爱护理专业,具有护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树立起人文关怀、整体护理和护士职业伦理道德观念等。
内科护理论文 2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xx年6月~20xx年10月收治的心内科住院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排除精神病史、严重脏器障碍及活动障碍等,符合心内科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4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42~83岁,平均年龄(62.3±2.1)岁。观察组24例,其中男12例,女12例;年龄45~84岁,平均年龄(63.1±1.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正确分析患者常见跌倒原因,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具体如下。
1.2.1跌倒原因分析
(1)药物因素:大部分药物能对患者精神、血压及视觉等产生影响,增加跌倒的发生情况,如强心药、镇静催眠药及降糖药等。
(2)疾病因素:心内科患者一般心律较为缓慢,且心、脑等器官的供血不足,会出现短暂性晕厥症状;若患有高血压,则易出现头晕或头昏等症状。
(3)环境因素:地面潮湿,病床过高,鞋底或地面湿滑,卫生间没有扶手,走廊障碍物过多等。
(4)护理因素: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重视不够,尤其是防跌倒方面落实不到位。同时护理人员人力不足,一般晨晚间患者最容易发生意外,但当班的护理人员通常较少,不能全面的给予患者提供护理。
1.2.2相应护理对策
(1)病情监测: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在患者服用降糖药、泻药及降压药等候,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及心电图变化等,并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若发现患者在用药后出现心率缓慢,血压波动较大或生命体征不稳定等情况,应进行重点监护。
(2)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在患者入院时向患者详细介绍病房环境和设置等,采用柔和地灯及床头灯,增加夜间照明。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按时打扫开水间,在浴室及卫生间铺放防滑地毯等,在走廊设置扶手。
(3)健康教育:对于易发生跌倒的人群,尤其是老年患者,护理人员应向其讲解跌倒的后果,指导患者及家属采用合理的活动方式,如改变体位时动作应慢,如厕之前应先坐一会,再慢慢起身等,提高护理依从性。
(4)生活护理:晨晚间可增加多名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工作,并协助患者进行进食、洗漱及改变体位等方式,夜晚间可采用床栏等措施,还可让家属在旁协助等,减少跌倒发生。
1.3观察指标
护理结束后,统计所有患者的跌倒次数,并计算、比较两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比较满意及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来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跌倒情况比较
所有患者经护理后,观察组药物副作用因素引起跌倒1(4.2%)例,疾病因素1(4.2%)例,跌倒发生率为8.3%;对照组药物副作用因素引起跌倒2(8.3%)例,疾病因素2(8.3%)例,护理因素3(12.5%)例,跌倒发生率为29.2%,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8(33.3%)例,基本满意9(37.5%)例,比较满意6(25.0%)例,不满意1(4.2%)例,护理满意度为95.8%;对照组非常满意6(25.0%)例,基本满意7(29.2%)例,比较满意4(16.7%)例,不满意7(29.2%)例,护理满意度为71.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心内科患者由于疾病特殊,需要舒适的护理才能促进恢复健康。若在护理过程中患者发生意外,如跌倒等,易导致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不仅影响正常护理,还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威胁生命安全。故全面评估护理过程中引发跌倒的因素,并采取相应对策非常必要。以我院收治的48例心内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常见跌倒原因及护理措施,通过分析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常见跌倒原因为疾病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及护理因素等,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组跌倒发生率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护理质量提高。综上所述,对心内科住院患者正确分析跌倒原因,并采用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神经内科护理论文 3
【摘要】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例神经内科住院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10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住院诊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和神经内科病房红灯呼叫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红灯呼叫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态度和护理服务方式的满意度,减少红灯呼叫率,提高护理质量水平。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神经内科;护理质量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6月200例神经内科住院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10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住院诊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男58例,女42例,平均年龄(56.4±7.4)岁,对照组男57例,女43例,平均年龄(56.9±6.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住院诊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熟练掌握每个患者的特�
(2)心理护理,由于神经内科患者病情相对较重,并且恢复的比较慢,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悲观绝望的心理反应,这些负性情绪必然会影响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效果,护理人员要多多关心患者,指导家属多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提高患者配合治疗及康复的信心,使患者能够顺利回归家庭和社会。
(3)提供更加便民的措施,增加房间内的设施建设,为了保护患者隐私,尽量将相同性别的患者安排在一个房间内,病床之间安装窗帘,此外注意在走廊墙上悬挂宣传栏,为患者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
1.3评价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和神经内科病房红灯呼叫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态度的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100例,对护理服务态度满意的80例(80.0%),一般的19例(19.0%),不满意的1例(1.0%),对照组患者100例,对护理服务态度满意的54例(54.0%),一般的38例(38.0%),不满意的8例(8.0%),观察组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红灯呼叫率比较
患者住院期间,观察组100例患者亮红灯人次共38次(38.0%),对照组100例患者亮红灯人次共87次(87.0%),观察组红灯呼叫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关于优质护理服务对住院病房红灯呼叫率影响的研究报道所见甚少[3-5],本研究总结神经内科疾病护理经验,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精髓制订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弥补了护理工作中的缺陷,改进了护理措施,提高了护理质量[6-7],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红灯呼叫率低于对照组,与其它研究结果一致[8-9]。
[1]廖庆萍,江智霞,赵远莲,等。APN层级排班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3):1173-1174.
[2]吴晓琴,宋锦平,郭晶。四川省各级医院护理管理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面临困难的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696-1698.
[3]颜桂兰,李国祥,苟欣,等。优质护理在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281-282.
[4]刘亚辉,王广义,张威,等。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9):916-917.
[5]邱丽红。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7):590-592.
[6]韦惠云。应用临床路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2):929-930.
[7]王锐。神经外科护理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9):150-151.
[8]胡碧波。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病房降低红灯率的方法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9):787-788.
[9]成坚。基于系统化整体护理方法的护理差错控制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2):108-110.
内科护理论文 4
一、教学组织与实施
教学对象为福建省某医科大学2007级四年制护理本科甲乙两个大班,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乙班,共93名护生,其中男生7名,女生86名;对照组为甲班,共94名护生,其中男生7名,女生87名。两组护生年龄、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采用网络环境下《内科护理学》大班讨论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讨论式教学,两组课时相同。
(一)教学准备
按照学校教学大纲要求,《内科护理学》为本科护理学专业大学三年级必修护理专业课程,分两个学期讲授,教学形式为理论课和讨论课相结合。本研究时间为第一学期,即2009年9月-2010年1月,课时总数为88学时,网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为15学时,分别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综合病例5次讨论课,每一次讨论课为3学时。教材选用尤黎明主编的《内科护理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该教室有联网计算机100台及多媒体设备1套,保证教师和护生各有1台可连接网络的计算机。学校计算机中心的1名教学辅助人员负责硬件设备的维护。教学前进行教学过程中所使用辅助软件和技术的准备及教师的培训。教师在首次讨论式教学时需向护生示范如何查找网络资源,包括校园局域网和因特网的资源。校园局域网资源包括数字图书馆的数据库、精品课程网中的《内科护理学》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资源提供的教学课件、视频及动画等。
(二)教学实施
讨论课采用网络环境下以病例为引导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法,实施过程如下:
(1)设立主题。每一次讨论课,由主讲教师1名、辅助教师2名负责。主讲教师首先通过大屏幕投影仪播放课件,向护生展示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临床案例以及讨论问题。案例均来自临床一线,讨论主题一般为4~6个,主要涵盖该章节的重点、难点以及医学护理前沿知识。
(2)搜集资料。护生明确教学目标和问题后,自己搜集信息资料,通过教材、教学课件、上网查阅相关专业文献等各种途径自主学习、独立探索、思考和分析问题。将学生分为3组,分别由3名教师负责,适时给予提示、督促,引导护生发现与解决问题。此步骤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护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
(3)自主讨论。护生独立学习探索、分析问题后,根据坐位进行3~5个人为小组讨论或网上讨论交流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听取别人的意见。教师对讨论、合作交流作出必要的指导和调控,鼓励护生之间相互交流,引导护生深入讨论。
(4)归纳总结。护生经过充分讨论后,主讲老师选择部分小组护生进行汇报。主讲教师针对护生汇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引导护生了解各知识点的关系以及掌握重点知识;适当联系临床实际,以提高护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根据情况,教师要求护生以个体或小组形式上交电子文档作业,由教师进行批改。
二、教学效果与分析
(一)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对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采用第二军医大学林毅等编制的护理专业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4]评价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该量表包括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和学习合作能力3个维度,共28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分为“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一般”、“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正性条目赋值为“5、4、3、2、1”,负性条目反向赋值。此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7,克伦巴赫α系数为0.89。在教学前、最后一次讨论课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护生进行集体匿名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100%。使用spss16.0软件包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教学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表1),两组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教学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生干预后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比较(表2)。教学后实验组护生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及总分均高于教学前;对照组护生信息能力、合作能力及总分高于教学前;教学后实验组护生信息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
(二)护生对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
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生学习效果自我评价》问卷对实验组护生进行学习效果评价。《护生学习效果自我评价》问卷主要涉及新的教学方法对护生的影响、护生对该教学法的喜爱认可程度、该教学法的优缺点等,共包括19个闭合性问题和2个开放性问题。在最后一次讨论课结束后对实验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100%。实验组护生对网络环境下《内科护理学》大班讨论式教学的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见表3。护生认为该教学方法有以下优点:(1)接触医学前沿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动态;(2)查找资料方便、可利用的信息丰富;(3)了解更多网上学习资源,提高课后自学能力;(4)做作业不用大量写字、节省时间与精力;(5)了解一些专业学习QQ群或论坛,加强平时学习交流;(6)培养上台演讲技巧、提高表达能力,增加自信心;(7)有利于阶段知识的掌握,作业的布置能够督促课后复习。护生认为该教学方法有以下缺点或问题:(1)盲目查找资料,缺少思考、钻研;(2)多媒体网络教室问题多,如电脑配置低、网络故障等,浪费很多时间;(3)长时间对着电脑易疲劳;(4)对信息讨论分析不够,有些知识印象不深且不理解;(5)作业太多,对无电脑的同学负担重,做作业不够认真,且没有教师反馈;(6)老师指导和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不够;(7)有些教师对网络资源的查找并不熟悉。
三、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的优势、问题及对策
(一)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提高护生信息能力。研究结果显示,教学后实验组护生信息能力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超过半数的护生认为该教学方法提高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及信息素养。护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大班讨论课上,必须借助计算机、上网查阅文献资料,并对大量的网络信息进行高效地提取和加工,无形中训练了护生获取、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2.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生学习兴趣及自我管理能力。教学案例和问题主要来自临床实践,往往比课本更能吸引护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最新的护理资讯,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挥学习主动性。本研究发现,实验组护生教学后自我管理能力高于教学前,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还不能肯定新教学方法优于传统讨论式教学法。
3.有助于培养护生临床思维、创新性思维及科研意识。基于网络环境运用已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讨论临床实际问题,有助于培养护生临床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护生在对争议性问题进行讨论时,要进行多向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思考与讨论,有利于培养护生的创新性思维;护生经常接触到护理专业文献、最新观念以及争议性观点,增强了他们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意识。
(二)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存在问题
1.教与学的软硬件环境不完善。在本研究中,护生反映所使用的计算机配置低,经常出现机器故障。由于校园网带宽限制,大量计算机同时接入网络,人均带宽严重不足,经常导致网速慢,影响了教学进度及效果。《内科护理学》网络教学平台功能不够完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主要有教学大纲、教师教案、课件,课件学习拓展的资源有限,且缺少可供学生与教师在线交流的平台。
2.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是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教师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培养护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技巧,提高护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5]。该教学法的应用是对教师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挑战,要求教师不仅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在调查中护生提到,教师在思路上的指导和培养护生分析能力不够;有的教师对网络资源的查找并不熟悉。部分教师计算机及网络操作水平及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能力较差。
3.护生对该教学形式适应性较差。开展网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护生的角色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同时要求查询大量相关知识,一些护生出现不适应的现象。43.0%的护生认为增加了学习负担,不少护生反映面对电脑会感到疲劳,对于自制力较差的护生,上课容易开小差。研究调查显示,有10.8%的护生表示在上课时,不能克制自己在网上查阅与学习内容无关资料的冲动。
4.讨论式教学中护生交流合作活动减少。讨论式教学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交流平台,可提高护生交流沟通能力,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但是本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护生合作能力并没有提高,与预期结果不一致。可能是由于护生上网检索文献占用了讨论课大部分时间,用于交流讨论的时间不够;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室的坐位设置不利于护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讨论,护生网上交流的平台不完善。
(三)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的发展对策
1.改善教学软硬件环境。功能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是保证网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的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这需要学校增加资金投入,进行硬件基础建设,以改善教学硬件环境,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教师及教学辅助人员应该完善网络平台的建设,不断丰富和整合教学资源库内容。
2.提高教师网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应不断完善自己,通过观摩、进修等方式,提高自身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能力,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该教学法对教师要求高,给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建议学校建立相应的人事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引导护生尽快适应该教学方法。教师首先应引导护生正确看待这种教学方法,认识其潜在的优势,消除护生的心理压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方法来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对护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合理的监督、引导,使护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4.促进教师与护生及护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教师应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在讨论课之前,把讨论主题告诉学生,学生能提前进行信息资料的搜索,从而增加自主讨论的时间。另一方面,通过建设与完善网络交流平台,鼓励教师与护生、护生与护生建立讨论小组,进行网上讨论。在高等护理教育扩招的大环境下,在课程学时不变,教学资源与师资有限的条件下,网络环境下以病例引导、以问题为基础的大班讨论式教育学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切实可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进一步改善与评价。
有关心内科护理论文范文一:护理组长负责制在心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5
【摘要】 目的 探讨组长负责制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心内科设立护理组长岗位,制定护理组长岗位职责和制定各级护士考核标准及岗位职责,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管理模式,通过质控检查,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管理前后护理质量、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建立护理组长负责制, 激发了各级护理人员的潜能,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应用,有效防范夜间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了护理缺陷,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 组长负责 护理质量管理 实施
【Abstract】 Objective:Discusses group leader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management pattern to nurse the quality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application the : Sets up in the heart 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 nurses group leader the post, the formulation nurses group leader the post responsibility and formulation all levels of nurses inspects the standard and the post responsibility, implements group leader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management pattern, controls the inspection through the nature, nurses the quality compar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around the change situation. Results:The implementation nurses group leader around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management to nurse the quality, the nursing grade of service distinct enhancement. Conclusions:The establishment nurses group leader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stimulated all levels of nursing staff’s potential, enable the human resources to obtain the reasonable application, guards against at night to nurse the mistake accident effectively the occurrence, reduced the nursing flaw and the nursing dispute, enhanced the patient degree of satisfaction, improved the nursing quality.
【Key words】 Responsibility of the leader of nursing teamwork Nursing management Put into effect
在心血管内科疾病中,老年病人多,危重病人多,急救病人多,护理工作任务繁重。而近年来由于招聘护理人员的增加,队伍趋于年轻化,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护理质量难以保障。如何利用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科学合理地安排护理工作,激发护理人员的潜能,改善护理质量,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已成为护理管理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1]。为此,我科在护士长的领导下,自2006年以来,设立护理组长,实行护理组长负责制管理,经过临床实践,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心内科共有床位45张, �要根据各病房(病区)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病情配置护士,病房(病区)实际床位数与护士数的比例应当为1:0.49。随着护理工作内容的不断丰富,新技术、新业务的陆续开展,危重、疑难病例的持续增加,对心血管疾病病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护理人力资源的有限性与患者数量的增加、医院床位不断扩充的现状,使护理人力短缺的情况依然存在。加之除了正常休假之外的病假、婚假、产假等,使实际在岗护士人数低于配比人数,加重了护理人力不足的局面。
2.2.3护士专业化发展方面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护理工作要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的整体观念出发,满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护理需恶“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亦要求病房实行责任包干制,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康复、出院指导等所有的护理工作都由其责任护士全程、全面负责。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瞬息万变,临床诊疗技术日趋复杂,科室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应急突发情况多,对护士的临床决策能力要求非常高。护理临床决策是一个由护士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贱经验对患者做出护理判断的复杂过程,需要护士具备心血管专业的核心能力。2007年5月卫生部颁布《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以指导各地规范开展专科护理领域护士的培训工作,尚未对心血管疾病专科护士的培养对象、培训目标、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做出规定。心血管疾病专科护士的培养现状与护士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尚存在差距。
3对心血管疾病专科护理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3.1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卫生部马晓伟副部长在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第二次工作例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护理队伍“量”的激增是护理实贱发生“质”的飞跃的必要条件,是实现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的重要条件。要达到责任到人、工作到位,护理人力的保证是基础。目前,心血管疾病病房护士的配置尚无统一标准,建议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自理能力测算护理人力需求。王玉玲和孙秀杰[14通过对包括心脏内科在内的4个试点病房的实贱,提出按患者自理能力将生活护理分为3级,完全依赖者为A级护理,部分依赖者为B级护理,完全自理者为C级护理,不同护理级别的患者分别按1:0.7、:0.5和1:0.3配置护士。考虑到心脏外科患者病情观察、协助治疗和促进康复的需要,护士配置应适当高于此标准,特别是移植病房、心血管疾病病房等。
3.2加强护士培训
3.2.1建立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要求提高,临床诊疗技术日趋复杂,护理职能扩展,均对护士的能力和素质不断地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6。临床低年资护士是护理队伍的新生力量,不断补充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心血管疾病护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加之患者的病情趋于复杂和疑难,开展低年资护士的规范化培训迫在眉睫。针对此问题,我院尝试院科两级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将大专、本科毕业3年,中专毕业5年的护士按照工作年限划分为N1、N2、N3共3个层级,N1级护士定期进行基础知识及技能考试、撰写读书笔记;N2、N3级护士在此基础上,要求完成病例积累、承担小讲课、本科生带教等工作。在病例积累的过程中逐渐培养护士的主动学习能力、病情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护理部将考核结果纳入护士评优、晋级、合同护士转正工作中。在注重专业培训的同时,通过护理投诉案例分析、人文关怀专题讲座等形式,使护士认识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学习沟通交流的方法,改善服务,满足患者的需要。
3.2.2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继续教育是护士不断更新知识的有效途径,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既是护士享有的权利,又是应尽的义务。作为护理管理者应大力宣传继续护理学教育的重要性,加强继续教育的管理,护理部、科室制订不同层级的继续教育计划,并纳入护理管理考核指标。我院每两年举办的“五洲国际心血管疾病研讨会暨护理学术交流会”已连续举办6届,为护理同仁搭建了良好的专业交流平台。同时我们将心肺复苏技术、除颤器应用、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常用心血管药物等心血管疾病护理知识与技能作为必修内容,通过护理查房、病例讨论、小讲课、自学、操作考核等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实施临床护士分层级继续教育培训,将课程设置及培训形式根据各层级护士的需求结合岗位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从而确保培训效果。
3.2.3学历教育与专科教育相结合目前,中专、大专学历的临床护士通过在职教育提升学历水平的比例很高,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729名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护士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历教育。从调查反馈中发现,大专及本科学历教育阶段课程的设置中,有大部分内容存在交叉,有部分内容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很少,如果将大学课程设置与临床专科学习的内容紧密结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大专、本科学历的同时,更深入地学习所在专业的相关知识,更有利于临床护士专科素质的提高。
3.3探索心血管疾病专科护士的培训方式
我国心血管疾病专科护士培训工作尚在探索中,目前多以参加ICU专科护士培训作为替代途径。周丽娟等报道了两期全军心血管疾病专科护士培训经验,提出准入标准为大专及以上学历、专科护理工作2年以上或从事其他专科护理工作4年以上的注册护士。这与目前ICU、急诊、手术室、肿瘤等领域的专科护士准入标准基本相同。但在培训时间、方式、教材、考核标准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宄。针对目前采取的短期脱产培训存在培养周期长、培养人数有限的情况下,建议发挥ICU专科护士的作用,开展分层级培训,医院内组织心血管专业学习班,采取脱产学习、小班授课、理论与临床实贱结合的形式培养临床护理骨干,以满足临床护理需求,提升护理水平。
4小结
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心血管疾病专科护理面临的难点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如何合理配置心血管疾病专科护士人力资源、探索建立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确定专业核心标准、开展专科护士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