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案(实用六篇)
【必备】桥教案汇总六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桥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湍急、高山峻岭、增援、妄想、诡计、击溃、心惊胆寒、红褐色、震耳欲聋、疯狂、政委、千钧一发、号召、浩浩荡荡、狼狈、奔赴”等词。
2、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时代背景,理清文章层次。
一、揭题,了解时代背景。
1、《飞夺泸定桥》关键词是什么?“飞”、“夺”各是什么意思?
2、简介时代背景。
泸定桥在四川泸定县大渡河上,1706年建成,是四川西康的交通要道。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来到大渡河边。这里水流太急,不能架桥,渡口只有几只小船,往返一次就需要几十分钟,几万红军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来渡河,要用多少天啊!能否及时度过大渡河,对红军至关重要,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迅速渡河,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的阴谋,必须火速夺下泸定桥。
二、检查预习。
1、 生字词:撤che 召zhao读音
“关键、千钧一发、水流湍急、诡计、震耳欲聋”的意思。
2、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写的什么内容?
3、小组讨论,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1),讲红军北上抗日,必须夺下泸定桥。
第二部分(2),讲红四军团接到夺下泸定桥的命令。
第三部分(3—5),讲红军跟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赶在前边到达泸定桥。
第四部分(6—8),讲红军英勇夺下泸定桥。
第五部分(9),讲红军主力顺利度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但是,文章只要按“起因”、“经过”、“结果”的结构来分,也可以。
三、同桌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结合课文,理解题目中的“飞”、“夺”是什么意思。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是怎么“飞夺”的?
2、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一、指导自学,讨论交流。
1、 自读课文,讨论有价值的问题。
2、 交流:A、“飞夺泸定桥”题目中的“飞”、“夺”是什么意思?
B、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他们究竟是怎么“飞夺”的`?
二、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1、 题目“飞夺”的含义。
“飞”就是抢夺,“夺”就是攻下天险。“飞夺”就是神速地,像飞一样地攻下天险。
2、 交流“飞夺”的原因。
A、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只有”说明泸定桥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必经之路,所以红军北上必须夺下泸定桥。读读第一自然段。
B、 读读第二自然段,弄清抢时间的原因。
(1) 哪句话直接告诉我们,画下来。
(2) 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画出有关词语。板书:20多小时,120公里。
3、 我军究竟是怎样飞夺泸定桥的?
A、 默读第4、5自然段,思考:红军战士是怎么抢时间到达泸定桥的。红军战士在夜间行军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克服的?
(1)、分别用“ ”和“~~~~”画出有关句子。
(2)、理解“困难”、“克服”:
困难:A、饥饿和疲劳B、对岸敌人出现火把C、下雨火把被浇灭。
克服:A、不顾吃饭B、冒雨前进C、点火赛跑D、智斗敌人E、敌宿营,我照进。
B、 画出我军抢时间的词。
“抛”说明红军在抢时间,抢在敌人援兵前面到达泸定桥。
(1)、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红四军团的战士们为什么能将敌人抛在后面,抢先到达泸定桥?(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2)、读第6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夺泸定桥是攻天险?读有关词句。
(3)、“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敌人为什么这样说?这里的“飞”和题目中的“飞”意思一样吗?
敌人喊的“飞”指“飞行”,题目中的“飞”表示神速,极快。这里的“飞”说明敌人凭借天险疯狂的态度,暗示红军战士想过桥,除非能插上翅膀,否则,决不可能。
(4)、读7、8自然段,谈谈我军是怎样攻下天险的泸定桥的?
画出夺桥动作的词(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冲到、穿过、冲进、搏斗)
敌人在桥头放起火来,为什么称当时为“千钧一发”红军是怎么做的?画出有关词语。
“千钧一发”:千钧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形极其危险。突出队员刚冲到对岸,敌人在桥头放起大火,突击队员被大火包围,形势万分危险的时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桥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公安三袁”的相关文学知识。
2、积累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意思。
3、体会作者选材取舍的依据,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2、3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测预习;
1、“公安三袁”是指代文学家、和其文学主张是:
2、解释加点字或词:
京师最胜地也民工窈窕绿树中以娱友人缙绅
喧嚣怒诟穿沟渠淤泥相与御貂帽
3、重点句子翻译:
A、朝夕设色以娱友人
B、非甚不暇,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
C、茗饮以为酒
D、山请水意,了不相属
E、则是游也宜书,书之所以志予之嗜进而无耻,颠倒而无计算也
二、熟读课文,把握文意
三、点拨引导回答,理解文意
1、袁宏道对高粱桥的景色评价是:
他对这里美景的'描绘的句子是:
其中运用侧面描写写水清的句子是:
作者的情趣通过那些句子表现出来?
2、A、袁中道在游记中交代自己出游的缘由是:从“”字可看出作者很被动的心态。
B、第二段作者从、、、、四个方面写出出游突遇的恶劣天气情况。
C、第三段中交代作者真实心境的句子是:
写江南春天和贵人、游客山人的目的是什么?
四、比较赏析,总结中心:
袁氏兄弟在同一时间、同一的地点,同行的人相同的情况下,为何写出的文章内容却大不相同?
附:板书设计
游高粱桥记
袁宏道
景美
情雅心乐
游高粱桥记
袁中道
被动出游
突遇天变心闷
自我解嘲
桥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安静地听乐曲,感受音乐的抒情旋律。
2、乐意用动作、歌曲、表情,表达对外婆的喜爱之情。
3、在说说、唱唱、做做、玩玩中,拓展幼儿的语言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
活动准备:
准备外婆头饰一个,音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问答游戏,引出话题:老师问,幼儿答。《组织形式灵活性》
(二)谈话:
1、你们都有外婆吗?外婆住在什么地方?
2、你去看外婆吗?你是坐什么车到外婆家的?
3、有一个宝宝他也要到外婆家,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去外婆家的?《活动过程问题情景性》
(三)欣赏歌曲:
1、录音机里的'宝宝是怎么去外婆家的?
2、你们乘过船吗?乘船的时候船是怎么摇摆的?(请幼儿做做摇船的摸样)
3、宝宝摇着船,到了什么地方呢?我们来仔细听一听!
4(欣赏音乐后提问)桥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搭一座桥?
5、听音乐摇船、搭桥去外婆家。(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来做不同的动作)
(个别能力强的:老师也想跟你一起去看外婆,这只船太小,能不能造得大一点,让老师也能乘)《学习要求针对性》《以上几个环节体现了递进性》做让幼儿动脑筋做船、搭桥体现《教学方法的探索性》
有外婆《体现环境》(听音乐幼儿在听觉感受)(幼儿做动作有了动作感受)
(四)学歌曲、明规则、做游戏。
1、分弟弟,妹妹做游戏。(体验游戏规则)
2、听音乐跟唱歌曲。(喜欢跟音乐唱歌,唱清歌词)
3、听听唱唱做音乐游戏。(再次激发幼儿爱外婆的情感,强化游戏规则。)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吃点心。
桥教案 篇4
活动背景: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合理利用好各种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本土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如何使纲要的落实不只是纸上谈兵一句空话呢?我以“桥”作为切入口设计了主题活动“苏州的桥”,让幼儿在找找、听听、看看、说说中具体的感受苏州是个水多桥多的美丽城市。而我园的地理位置正处于市中心,频临临顿河,置于小桥流水人家之中,为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了有利的条件。 “说说、讲讲苏州的桥”就是该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教学内容。
活动目标:
1、在交流、欣赏中,引导幼儿认识苏州各种各样的桥,了解一些苏州有特色的桥。
2、感受苏州是个水多桥多的城市,萌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为自己是苏州人感到骄傲。
活动准备:
1、幼儿对“苏州的桥”有初步的了解。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调查表“苏州的桥”,教师将其布置成展板。
3、实物投影仪;“苏州的桥”PPT。
活动过程:
一、看看、讲讲“苏州的桥”。
师:这些天,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苏州的桥”,老师把大家找到的桥布置在教室里了,一会儿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小朋友可以边欣赏边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认识的桥。
二、猜猜、说说“苏州的桥”
猜到说到的桥请幼儿在展板上找一找有没有,有的就及时指出来。
(一)说说苏州的桥名
师:苏州有许多桥,你知道的苏州的桥有哪些?
(二)说说苏州的桥的样式
1、拱桥:出示吴门桥,提问:这是什么桥?(吴门桥)是什么样的?(拱形)拱形是什么样的',我们用手比划一下?
这是一座拱桥、拱桥就是桥面是拱形的桥。
谁来说说你知道的苏州的拱桥有哪些?(万年桥------)
2、平板桥:出示雪糕桥,提问:这是什么桥?(雪糕桥)什么样的?(平板)桥面平直的桥我们称为平板桥。
你在苏州见到的平板桥有哪些?(望星桥------)
3、廊桥:出示小飞虹,提问:这是什么桥?(小飞虹)它是什么样的?(廊桥)什么是廊桥?
桥面有桥顶像走廊一样的,叫做廊桥。
苏州的廊桥有哪些?(留园的小蓬莱廊桥------)
(三)说说苏州有名、有特色的桥。
师承上启下:苏州的桥千姿百态、各种各样,其中还有不少有名、有特色的桥呢!许多外地人、外国人特意到来我们来苏州欣赏这些桥。1、苏州最小的桥?
师:老师就知道一座特别有名、有特色的桥,它是苏州最小的桥,猜猜是哪座桥?在哪里的?(狮园的引静桥)
2、师:有谁也知道苏州一些有名有特色的桥,想来做小老师考考大家?
苏州最高的桥呢?(吴门桥)古代苏州最长的桥是哪一座?(宝带桥)
3、师:苏州还有一所最有名的桥,它因为一首古诗扬名天下,猜猜是哪座桥?(枫桥)哪首诗?(“枫桥夜泊”)
(四)说说现代桥梁
师:今年的4月18日有一座雄伟的大桥将要开通了,猜猜是哪一座?(苏通大桥)它是一座现代桥梁,你知道我们苏州有哪些现代桥梁?
三、欣赏“苏州的桥”PPT
师:老师把苏州的一些桥做成了小电影,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四、讨论、“苏州的桥”
(一)了解苏州桥多的原因
师:谁知道苏州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桥?
师:因为苏州是个水多的城市,大街、小巷到处都能看到小河流水,河面上就有一座座美丽的桥。生活在这样古典、美丽的城市里,你有什么感觉?(高兴、光荣、幸福------)
(二)念念苏州童谣“桥”
师:老师呢把我们苏州一些有名的桥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苏州童谣。既然是苏州童谣,我们就用苏州话来念一念,好不好?“桥”苏州话怎么说的?伲一起来读一读吧------
桥
摇啊摇,摇啊摇,
摇过小桥穿大桥。
苏州小河一条条,
条条上头有座桥。
最长要算宝带桥,
最短要算引静桥,
最高要算吴门桥,
最老要算乌鹊桥。
新区有座狮山桥,
官渎里有立交桥,
太湖大桥有三座,
苏通大桥架长江。
桥啊桥,桥啊桥,
如今苏州新造桥。
一桥更比一桥长,
一桥更比一桥高,
处处小桥连大桥。
师:我们苏州还有许多有名有特色的桥,大家可以回去找一找。
活动反思:
活动前,老师设计了调查表,鼓励幼儿有意识的关注我们生活的城市,了解家乡苏州,让他们在家长的帮助支持下,通过各种方式主动参与学习积累经验,同时,也为共享和拓展经验了保证。活动虽然是以集体教学形式为主,但老师为幼儿发挥主动性了广阔的空间。首先,让幼儿在交流、分享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经验,通过这个过程培养自信体验成功。其次,通过让幼儿做老师的形式,提高他们的交流兴趣培养能力。另外,在活动中老师通过一些简单的提问和,为幼儿输理归纳零散的经验了帮助,同时也适时的提升了幼儿的原有经验。如第二部分就帮助幼儿丰富了解有关桥的造型特点的经验,并进行了归类。桥不仅是苏州有,其他城市也到处可见,通过多媒体的运用,使幼儿对苏州的桥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和了解,在优美的音乐和画面中得到美的享受和体验。同时,让幼儿通过桥对家乡苏州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样的,用苏州话念童谣也是巩固对苏州的桥的认识,并使幼儿对桥和了解家乡的兴趣得以延续,让幼儿在有形的童谣中接受无形的爱家乡教育,也使活动更富有情趣。。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展板就好像是第二个老师,丰富了幼儿的感性认识。但是由于图片不可能放得很大,因此幼儿对一些桥到底是怎么样的,还是不太清楚。特别是归类的时候,有的幼儿见过那座桥,有的幼儿没见过,只见过不太清晰地图片,因此产生了意见分歧,如果能更清晰的图片,并将图片归类展示在展板上,就更清楚了。
在课后的游戏活动中,我为幼儿了各种各样的操作材料,
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搭建一座桥,我们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桥的展览会”。
桥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68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学生能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学生能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观察照片,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
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3、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二、 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1 、给小熊拍照。(拿出小熊玩具)
(1)指导拍照方法:请小熊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
(2) 实地拍照
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小熊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再变换角度,从小熊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 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3) 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去。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熊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桥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2、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
3、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学谓语与教师的精讲点拨结合起来
2、通过互动探究和交流展示翻译课文
3、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结构特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西湖春月之美,品味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以及高雅的志趣
教学重点:
雪后奇景的赏析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投影西湖图片
俗语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是我国优美的名胜之一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笔墨来赞美它宋朝苏东坡《饮湖上初晴雨后》中曾以古代美人西施比拟西湖:“水光潋滟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今天,我们学习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写的《西湖游记二则》中的《晚游六桥待月记》,看看作者是怎样独具慧眼,描绘西湖胜景的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1)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人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作品有《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等
(2)写作背景:袁宏道于万历二十三年二月由京师至江苏吴县任县令,虽颇有政绩,但却感到“性与俗违,官非其器”,羡慕陶潜“归去来兮”,万历二十五年春被准解官,此时恰如游鳞纵壑,大有“无官一身轻”的解脱之感,是年辞官后自春至夏,乃畅游惠山、西湖、五泄、天目等东南山水名胜,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寄托 其追求自由的心灵,欣赏造化之奇妙将其所见所感形诸笔墨其中描叙杭州西湖山水风光的`散文即十六篇之多
三、自学质疑
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掌握下列词语
夕岚:傍晚的山光勒:抑制相次:一个接一个恋:迷住去:离开歌吹:唱歌奏乐粉汗:年轻妇女的汗艳冶:美丽,妖艳设色:用颜色描画夕春:夕阳花态柳情,山容水意: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受用:享用
四、互动探究和交流展示翻译课文
1、学生翻译,师生共同纠正
五、互动探究、精讲点拨:分析欣赏本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
思考并讨论问题
①作者认为西湖最盛是什么季节与时辰?
答:西湖是人间仙境,春夏秋冬、阴晴朝夕皆各有其美,但作者却别具慧眼,情有独钟所以开篇便说:“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②为何西湖之春月为最盛,朝烟、夕岚为一日之盛呢?
③西湖之月为最盛表现在哪里?
④按逻辑,本文应该在描写“西湖最盛”“为春”之后,应接着描写“西湖最盛”“为月”,但作者却先写了什么?
⑤本文有什么写作特色?
六、课堂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知本文所描绘的由白堤断桥至苏堤六桥一带着日盛景,并显示出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文章以审美感受为线索,按照游西湖的先后顺序,用平实的文笔记叙了自己游西湖的感想和西湖美丽壮观的景色,而描绘春季杭州西湖美景时不尚夸饰,只就眼前之景点染几笔,却活画出西湖的“灵性”,表达了与常人不同的独到审美情趣,从而表现出作者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七、课外作业
课后认真观察校园的秋景,依照本文的方式,写一篇《校园秋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