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文档网
当前位置: 一九文档   /  学习文档  /  毕业论文  /  正文

论文答辩提纲样本【实用3篇】

时间:2025-01-03 17:02毕业论文

论文答辩提纲样本精品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文答辩提纲样本精品,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文答辩提纲样本精品1

题目:主标题数据结构课程建设。

副标题---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关键词:网络教学asp网络课程。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关于网络教学的意义,以及我国网络教学的模式现状,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目录:

摘要-------------------------------------(300字)

引言-------------------------------------(500字)

一、网络教学(xx字)

1.1.网络教学现状-----------------------------

1.2.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分析-------------

1.3.网络教学的优势---------------------------

二、网络课程(xx字)

2.1.建设资源规范-------------------------

2.2.我国网络课程模式现状与问题的思考---------

三、网络教学平台设计的理论基础(xx字)---------

四、网络教学平台功能描述(1000字)---------------

公告板-课堂学习-答疑教室-概念检索-------

作业部分--试题部分--算法演示--技术文章-----

五、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xx字)

5.1.课堂学习

5.2.公告板

5.3.概念检索

5.4.技术文章

六、数据库部分的设计与实现(1000字)-------------

七、用户管理权限部分的设计与实现(1000字)-------

八、结论(500字)

论文答辩提纲样本精品2

论文摘要:正确理解和运用重要性原则对成本核算工作的重大意义和作用,以及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以及重要性原则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要求。

论文关键词:重要性原则,成本会计,运用

一、引言

重要性是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在会计和审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以及重要性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二、重要性原则的内涵

(一)重要性的判定

(二)对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分析

1、运用重要性原则是“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

2、运用重要性原则,有利于把握住问题的实质,抓住关键点。

3、运用重要性原则需合理运用会计职业判断。

三、成本会计的成本构成及效益构成

(一)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

1、处理和提供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

2、传递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

3、诉讼成本。

4、竞争和谈判劣势。

5、管理和业绩的机会成本。

6、其他成本。

(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效益构成

(1)降低成本。

(2)增加企业的利润。

(3)为企业战略提供支持。

以上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分析的启示如下:

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企业的外部信息需求者还是企业的'管理当局对成本会计信息的需求加强。

第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大部分是难以计量的。

第三、成本会计信息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

第三、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分析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较为普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账户设置

(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1、直接分配法符合重要性原则。

2、计划成本分配法按重要性原则可以简化核算。

3、顺序分配法,充分体现出了重要性原则的思想。

(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2、在产品按所消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3、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价法。

4、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

5、定额成本法计算在产品成本

(四)联产品和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五)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六)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四、结束语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重要性标准离不开信息使用者的具体需要,离不开每个企业所处的特定环境,重要性原则在实务中的适度运用依赖于会计人员高度的职业敏感性与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可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增强职业判断能力已成为新形势下会计发展的紧迫任务。另外,在成本核算中运用重要性原则毕竟会使得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信息披露是必不可少的。

论文答辩提纲样本精品3

一、绪论

1、提出中心论题;

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宏观环境;

2、建筑产品市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3、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是建筑行业用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

(二)具体市场分类

1、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

2、有市无场的隐形市场;

3、易进难出的畸形市场;

4、交易无序的.自发市场。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1、统一思想认识,变自发交易为自觉调控;

2、加快建章立制,变无序交易为规范交易;

3、健全市场网络,变隐形交易为有形交易;

4、调整经营结构,变个别流动为队伍流动;

5、深化用工改革,变单向流动为双向流动。

三、结论

1、概述当前的建筑劳动力市场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2、呼应开头的序言。

相关阅读

栏目精选

其他栏目

论文格式

论文提纲

论文摘要

参考文献

论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