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文档网
当前位置: 一九文档   /  办公文档  /  工作报告  /  正文

校长外出学习考察报告(热门两篇)

时间:2025-01-18 07:40工作报告

校长外出学习考察报告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校长外出学习考察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校长外出学习考察报告1

这次的网络校长培训,为我营造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天地,使我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我觉得在理论的形成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使我真正领悟到了参与式管理,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新思想的现代教育摸式。明确了校长与学校管理,教学支持与学校发展的内在联系。下面就我的学习和认识谈几点心得体会,与广大同仁们共勉。

一、这次培训给我的启示

(一)理解更深刻。这次的网络培训,从专家教授所做报告、讲座中深刻认识到学校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心底更踏实。我是刚提上来的校长助理,在管理中缺乏管理经验,通过这次的培训我发现心里踏实了,有底了,在管理中更加理解了学校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三)取到了真经。在网络论坛交流中,学到了不少经验,有些经验直接可用,有些经验结合学校的实际间接地得到启发。

二、校长要明确办学理念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办学方向的引领者、教育改革的指导者和教育理论的实践者。而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学校的一面旗帜。没有科学理念的办学行为是盲目的,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校长的办学理念被教师认同,内化为全体教师理想和行为的共同愿景,就会焕发出学校发展的巨大潜能。因此,任何一个成功的校长,要想获得教育的成功,必须首先确立科学的办学理念。

二、校长的定位与职责

校长是学校的、决策者和高级管理者,是学科带头人,是学校领导集体的带头人,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的工作是对学校全局起指导、组织、协调和统揽作用,要依据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具体办学条件,统筹全校工作,正确的确定一定时期内学校的重心、中心及发展规划,并组织、协调、实施这些工作任务,务必得到预期的`效果。

三、校长要树立以下几种意识

(一)学习的意识

社会的发展寄托于教育,教育的发展关键看学校,学校看校长。校长要善于学习,有独特的办学理念,学校才有生机和活力。要当好一名校长,首先必须勤于学习,学习是进步的先导,不学习是落后的象征。作为一名合格的校长要认真学习党的大政方针和相关的教育法规,做刻苦学习的典范,才能做到工作有思路、有创新。

(二)服务意识

一名好的校长首先必须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当好师生的公仆,站起来能当伞,俯下去能做牛,耐得住清贫,忍得住寂寞,镇守住自己的学校,正确处理好班子间的工作、生活关系。当好主管而不主观,处事果断而不武断,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做到互相支持不拆台,做到思想同心,事业同干,做到层层分工,层层把关,层层负责。从各方面关心好每一位同志,建立好友谊。

(三)教育质量意识

校长工作的核心是务必狠抓教育质量,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的立足之本,是师生的荣誉。一所学校质量的高低,是否有竞争力,关键看这所学校校长的管理能力。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

(四)创新改革意识

校长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课程观、人才观、价值观,树立现代教学观、学生观。以科研为先导,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倡导教师改革创新出效益,教师必须不断认真学习、领会。在现有的教育管理体制下,农村教育可以说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做为农村校长必须心系农村,立足实际,不怕困难,敢于奋斗,以“质量立校”,以“科研强校”,在自己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汲取名校长的理论指导,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才能使学校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为学校的发展赢得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带动学校整体水平有较大的提高,真正把学校办成“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学校。

总而言之,这次培训给予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总结和反思整个的学习,专家教授所做报告、讲座以及兄弟学校校长的经验介绍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我不断追求新的理念,不断掌握新的知识。不断提高新的技能。通过这次培训,提高了认识,明确了职责。在新的形势下,校长必须要有新的理念,新的视野,新的思维,方可适应现在和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谐、进取的校园氛围。

校长外出学习考察报告2

近年区教委十分重视校级干部的培训和提高工作。在一个半月的学习培训期间,采取了请知名专家和校长授课并讲授实践经验,还采用了“走出去看一看”的方法,用了一周的时间,到了两个省的三处校园,实地察看并听取讲解和介绍,受益匪浅。经过考察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校园教育教学管理、教育科研成果、特色课程开放、素质教育的不同形式,学习了管理的经验,开阔了办学的眼界,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方向,提高了管理校园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潜力,对下一步的工作有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一、被考察的三处校园的状况

1、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

建立于1903年,有着醇厚的文化氛围和悠久的育人传统。一百多年来,济南一中以不屈不挠、勇于奋进的精神,兼收并蓄、厚积薄发的品格,民主科学、严谨求实的作风,为民族的崛起和振兴,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社会英才。楚图南、胡也频、李广田、卞之琳等近代学者、作家都曾在那里任教;邓恩铭、季羡林、罗-干、臧克家、贺敬之、欧阳中石等都曾在那里读书学习;中科院(工程院)院士陈力为、叶连俊、马祖光、袁业立、崔尔杰、王恩多、彭实戈和美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王浩等都是从那里走向成功。

济南一中是山东省首批重点中学、首批省级规范化校园、首批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园、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校园、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校园、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精神礼貌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基地。校园现有62个教学班,3600多名学生。校园师资力量雄厚,有72名高级教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34人具有硕士学位。

百年的业绩、百年的英名使校园具有独特的魅力、悠久的历史和广博深厚的文化。校园新校区的落成又使这所百年老校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新校区占地99959平方米,建筑面积92319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静优美,校舍庄重、古朴、典雅,具备现代化功能、充满人文气息,成为省城济南一座令青少年学生向往的高中学府。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良的办学传统,不断创新的管理机制和制度,优秀的教师队伍,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校园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特色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发展基础。

2、青岛新昌路小学

青岛新昌路小学建于1994年,现有14个教学班,学生528人,教师44人。校园始终把“尊重、激励、生动发展”作为办学目标,把“关爱生命、关注世界、关心成长”作为校园的校训,努力实践着“让教育满足生命成长需要”的办学理念。

校园是青岛市实施“小班化”教育最早的校园之一,《“小班化”课堂学习方式暨指导策略研究》被立项为山东省教育规划“十五”重点课题,面向全体学生,实行个别化教育,营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校园文化,实现学生的生动发展。

校园还透过构建学习型组织,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山东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生命教育理念下的教师发展课程研究》有效促进了教师的生命成长。校园成功承接了山东省校本培训现场会,教师教育工作成为校园新凸显的优势和特色。

校园先后荣获全国学习型校园,山东省规范化校园,山东省校本培训示范校园,全国、省级艺术教育先进单位,青岛市礼貌单位,青岛市规范化校园,青岛市依法治教示范校园,青岛市校本培训示范学2

校,青岛市“建立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3、青岛市实验幼儿园

青岛市实验幼儿园建立于1993年,系市教育局直属单位。目前,共拥有横跨岛城东西新老城区三个园区。第一园区,座落于面临大海的八大峡小区,地处龙羊峡路13号、红山峡支路3号,有8个教学班和早教中心,在园幼儿400余名;第二园区,座落于东部福林小区,地处大尧二路25号,创办于20xx年,拥有9个教学班和早教中心,在园幼儿450余名;第三园区,座落于浮山后曙光山色小区,拥有6个教学班的规模,目前,开设了3个教学班和早教中心,在园幼儿90余名。三个园区正式在编教职工71人。教师全部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占45%,5名教师属英语本科毕业。保健医3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医师2人;厨师中高级厨师5人,三级厨师3人。全园拥有价值近百万余元的国内外幼教研究书籍、音像资料、幼儿阅读资料、各类教育杂志等。

二、启发与收获

1、改革与创新是校园的生存之道。

因为“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是校园永恒的教育价值,所以,改革与创新永久是校园的主题词。知识不仅仅仅来源于课本,教学不仅仅仅发生于教室,潜力不仅仅仅来自于读书,情感发展不仅仅仅得益于校园,多种生活课为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改革、选取带来的多样性、自由性、个性化冲击了传统教育整齐划一、批量生产的模式和理念。对于学生来说,拥有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权利之后,最重要的任务依然是学会选取。

2、优秀与卓越是校园的发展之道。

人的心理深层有种被同类认知的赞同感,那就是每个人都渴望优秀与卓越。因此优秀与卓越是学生主体性发展潜力的选取。是教师自主型专业发展潜力的选取。是校园管理民主制度与文化的选取。

3、教师的敬业与精业是校园的精神支柱。

校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空间,施展才华的舞台和幸福生活的家园。老师的敬业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老师的`精业是知识专业化的需求,也是学生积累知识和未来生活实践的重要保证。

4、制度与民主的和谐是校园管理的精髓。

制度与民主是校园管理的一种选取,也是校园发展的一个选取,这个选取是正确而有效的,因为既选取了民主,又选取了制度。民主,是校园长盛不衰的鲜活血源;而制度是校园有序发展的保证。

5、尊重与理解、对话与交流是校园人际关系的准则。

尊重和理解是我们的教育文化。“尊重与理解”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使师生关系饱含着爱和宽容,走向了民主与平等;它使校园、家长、学生各方趋向共识,共同努力创造教育环境。尊重与理解,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理解与尊重,使校园变得更加和谐。尊重与理解,成为校园主体性德育的主音符。

校园在“传授”的基础上增加了“交流”,由此“教学”双方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平等关系的两个主体。而主体性教学文化的生成也就因此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是那么的简单而独特,有时甚至令人喜出望外!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心与心的感应,是来自心灵深处的行动。

三、反思

1、环境育人尤为重要,我们普遍的大多数校园都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结合得十分完美,校园清洁优雅,文化气氛浓厚,充分利用墙壁、走廊、门窗办了墙报专栏、名言警句、书橱等,营造了浓厚良好的育人环境。

2、充分发挥孩子的作用,让学生“创、编、颂”学生童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潜力和观察事物的潜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3、开展教科研工作,学习“讲学稿”的特色教学,让“讲学稿”成为我们今后教学的又一新的教学模式,成为促进教育教学的又一新的事物,为我所用,提高教学质量。

本次透过参观校园与领导交流、座谈,听取经验介绍等形式,获得了超多的真实鲜活的第一手资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觉得受益匪浅。我想:先进的教学理念必将融入我今后的工作之中,对本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必将起到必须的作用。

相关阅读

栏目精选

其他栏目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工作报告

协议合同

工作经历

工作证明

文秘工作

工作思路